第一章 起源殿:鸿蒙核心的静谧观察者
洪荒历三十七年,龙汉初劫落幕已逾十载。西极魔渊的魔气被祖巫联军镇压,三族残部退守各自领地休养生息,巫妖两族虽已呈“天地方立”之势,却因鸿钧合道后降下的“止戈法旨”,暂未爆发大规模冲突。此时的洪荒大陆,像一块刚经历过烈火淬炼的青铜,表面趋于平静,内里却仍有本源之力在缓慢流转、修复——而这一切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昆仑虚深处,那座隐于“虚无与真实交界”的起源殿中,那位至高存在的目光。
起源殿并非凡俗意义上的“宫殿”。它无墙无顶,却有一层由鸿蒙本源凝聚的“界膜”,将外界的喧嚣与灵气隔绝在外,只留下纯粹的“源空间”。殿内没有梁柱支撑,却能看到无数缕淡金色的“起源丝”在空中漂浮,它们时而缠绕成星辰的形状,时而化作山川的轮廓,正是洪荒大陆所有物质与法则的“本源投影”。殿中央,悬浮着一座直径万丈的圆形石台,名为“观劫台”,台上镶嵌着一面通体澄澈的“鸿蒙盘”——此盘能映照洪荒任何角落的实时景象,小到一株灵草的生长,大到一场劫数的推演,皆可清晰呈现。
此刻,观劫台前立着一道身影。
那是一名身着玄色长袍的男子,袍角绣着暗金色的龙鳞纹路,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仿佛有千万条微型金龙在衣料下游动。他的长发未束,自然垂落至腰际,发丝间偶尔闪过一缕本源之光,如同将星辰碾碎后揉入其中。他的面容算不上极致的俊朗,却透着一种“包罗万象”的平和——眉如远山,眼似星海,鼻梁挺直,唇线温润,可当你凝视他的眼眸时,会感觉自己仿佛在仰望一片无垠的宇宙,所有的情绪、杂念都会被那片深邃所包容、消解。
他便是龙宇。
自龙汉初劫末期,于西极显万亿丈龙躯挡下东皇钟虚影、护下玄冥后,龙宇便极少再干涉洪荒事务,只回归起源殿,以“观察者”的身份,静看洪荒的流转变化。此刻的他,正垂眸望着身前的鸿蒙盘,目光落在盘面上映照出的一片黄土高坡——那是洪荒中洲南部的“黄土塬”,也是女娲此刻正在进行的“创世之举”的发生地。
龙宇的姿态很放松,他左手自然垂落,右手轻轻搭在鸿蒙盘边缘,指尖偶尔会划过盘面,带起一圈圈淡金色的涟漪。这些涟漪并非无意义的动作,每一次触碰,都在微调鸿蒙盘的“观测精度”——从最初的“俯瞰黄土塬全貌”,逐渐聚焦到女娲身前那堆泛着莹莹白光的“息壤”上。
“呼……”
一声极轻的叹息,从龙宇口中溢出。这叹息里没有感慨,没有期待,只有一种纯粹的“感知共鸣”——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女娲体内那股属于“创世神只”的本源之力,正以一种极其柔和的方式,缓缓注入那堆息壤之中。不同于祖巫修炼时的刚猛、三族争战时的暴戾,女娲的神力如同春日的细雨,润物无声,却带着一股“生生不息”的韧性。
龙宇的指尖微微停顿,鸿蒙盘上的画面随之定格。画面中,女娲正屈膝蹲在黄土塬上,她的裙摆沾染了些许泥土,却丝毫不显狼狈。她的双手捧着一把息壤,掌心泛着淡淡的七彩霞光——那是“先天灵脂”与“女娲本源”融合后的光芒,也是赋予“死物”以“生魂”的关键。女娲的神情很专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她的目光落在掌心的息壤上,仿佛在凝视一件即将诞生的珍宝。
“先天神只皆有定数。”龙宇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空旷的起源殿中回荡,却没有丝毫回声,仿佛话语刚出口,便融入了周围的起源丝中,“三清悟‘道’,伏羲演‘数’,祖巫承‘力’,巫妖执‘权’……唯有你,女娲,悟的是‘生’。”
他的话语并非对女娲言说,更像是一种自我剖析。作为自鸿蒙初开便存在的“源生之龙”,龙宇对“本源”的感知远超洪荒任何生灵——他能看到,女娲此刻所做的,并非简单的“造出新的生灵”,而是在补全洪荒天道的“缺失一角”。
在此之前,洪荒的生灵体系由“先天神只”(如三清、女娲、伏羲)、“先天神兽”(如祖龙、凤皇、墨麒麟)、“后天部族”(如巫族、妖族)构成。这些生灵或天生拥有强大的力量,或继承了盘古的本源,或依托洪荒法则而生,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他们的“道途”是固定的。先天神只的道途由诞生时的先天之气决定,先天神兽的道途由种族血脉决定,后天部族的道途由赖以生存的法则决定。唯独女娲即将创造的“人族”,从本源上便打破了这种“固定性”。
龙宇的指尖再次划过鸿蒙盘,画面从女娲的掌心,转移到她身前那片已经捏好的“人形泥胚”上。那是十几个尚未注入灵魂的泥人,有的呈站立姿态,有的呈屈膝姿态,形态各异,却都带着一种“模仿先天神只形态”的雏形——有头有手,有足有躯,与洪荒中常见的“兽形”“半兽形”生灵截然不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