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莲台讲道,详解圣途两歧路
“成圣之基,在于契合天道。”鸿钧的指尖指向空中“斩尸”二字,那两个篆字瞬间炸开,化作无数细碎的光粒,光粒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有先天神只闭目静坐,周身分出三道虚影,虚影分别持剑、握印、托莲;有神只在洪荒大地行走,斩除凶兽,救助生灵,周身有金色的“功德”光带缠绕。
“第一道途,曰‘斩三尸’。”鸿钧的声音伴着画面流转,“三尸者,恶尸、善尸、执念尸也。恶尸源于生灵本性之贪嗔痴,善尸源于过度泛滥之慈悲,执念尸源于对某一物、某一事、某一道的极端执着。斩尸之法,需先寻得与自身道韵契合的‘斩尸媒介’,以媒介为引,将三尸从自身神魂中剥离,再以天道法则炼化,使三尸成为独立个体却又与自身神魂相连——三尸皆斩,神魂便可与天道共鸣,引动鸿蒙紫气,证得圣人位。”
随着他的讲解,空中的光粒重新凝聚,展现出斩尸的具体过程:一位身着青衣的神只(看其道韵,竟与元始有几分相似),先以一柄玉如意为媒介,引动体内的“嗔怒”之念,将恶尸从神魂中剥离。恶尸刚一出现,便化作青面獠牙的模样,手持与玉如意同源的凶器,欲扑向本体;那神只却不慌不忙,引动天道清浊法则,将恶尸周身的戾气炼化,最终恶尸化作一道青光,融入玉如意中。接着,他又以一枚莲子为媒介,剥离善尸——善尸化作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手中托着普渡众生的光轮,神只以“无为”法则约束善尸的过度慈悲,使其不干涉自身道途;最后,他以自身对“秩序”的执念为引,剥离执念尸,执念尸化作一道手持卷轴的虚影,记录着他毕生对法则的领悟,神只以“天道平衡”法则将执念尸与自身道韵融合,最终三尸合一,周身泛起圣人金光。
“斩尸之难,在于‘剥离’与‘掌控’。”鸿钧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恶尸易生戾气,若炼化不当,反会被恶尸反噬,堕入魔道;善尸易生‘伪善’,若过度慈悲,会动摇自身道基,比如见凶兽伤人而不斩,反会纵容恶因,损自身气运;执念尸最难剥离,若对某道执念过深,剥离时会伤及神魂本源,轻则修为倒退,重则魂飞魄散。”
殿内的神只们皆屏息凝神,目光紧盯着空中的画面。元始握着盘古幡的手微微收紧,他对“秩序”的执念本就极深,想到剥离执念尸时可能伤及道基,眉头不由蹙起;通天则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的道韵本就偏向“杀伐”,恶尸对他而言更易掌控,倒是善尸可能成为阻碍;老子依旧闭目,指尖在膝上轻轻敲击,似在推演如何以“无为”法则平衡三尸。
玄空膝上的鸿蒙玉册飞速记录着,册页上不仅记下了“斩三尸”的步骤,还自动标注出关键难点:“恶尸炼化需天道清浊法则”“善尸约束需明确自身道途边界”“执念尸剥离需先淡化执念,不可强行为之”。他抬眼看向莲台,见鸿钧指尖转向空中另一道篆字“功德”,心中了然——这第二道成圣之途,怕是与女娲心中的“造人”之念,以及伏羲推演的“人族兴”预兆有关。
“第二道途,曰‘积功德’。”鸿钧的声音落下,空中“功德”二字炸开,光粒凝聚的画面换了景象:一位身着红衣的女神(其身影与女娲几乎重合),在黄土高坡上以息壤捏造人形,每捏出一个,便有一道金色的功德光带从天道落下,缠在她周身;她捏出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部族,她又教这些人钻木取火、结网捕鱼,每传一项技能,功德光带便粗一分;当人族第一次在她的庇护下躲过凶兽袭击时,天道突然降下漫天金花,功德光带化作金色长袍裹在她身上,她周身泛起圣人金光,身后浮现出“人族圣母”的虚影。
“功德成圣,需‘顺天应人’。”鸿钧的指尖划过造化玉碟,玉碟上浮现出“洪荒气运”的流转图,图中人族的气运虽微弱,却如幼苗般顽强生长,“洪荒自盘古开天以来,先有三族争霸,后有魔祸侵扰,天道需新的势力来平衡巫妖,而人族,正是天道选中的‘承运者’。若能助人族诞生、成长、繁衍,便是顺应天道之意,天道自会以功德为报;若能护洪荒灵脉、救无辜生灵、斩除邪魔,亦是积功德之举——功德足够,无需斩尸,便可直接引动天道认可,证得圣人位。”
画面中,又浮现出另一位神只的身影——他手持锄头,在荒芜的灵脉旁种下灵草,每救活一条灵脉,便有一缕功德落下;他见凶兽袭击弱小生灵,便出手斩杀凶兽,功德又增一分;当他将最后一株灵草种在麟血原上时,周身的功德光带已足够粗壮,引动了天道金光。
“功德成圣之难,在于‘纯粹’与‘持久’。”鸿钧的声音带着一丝告诫,“积功德需发自本心,不可为求圣位而刻意为之——若以功德为幌子,行利己之事,天道能辨真伪,不仅不会降下功德,反而会因‘欺天’而损气运;且功德需积累到‘足够’,非一朝一夕可成,比如助人族,需从诞生护至成长,需历经千年甚至万年,期间若有半分懈怠或恶意,此前积累的功德便会折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