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起源殿的凝视
虚无之海的波澜亘古不变,唯有起源殿的鎏金穹顶,始终倒映着洪荒大陆的每一寸肌理。殿内中央的观世镜悬浮于九丈高空,镜面流转着七彩霞光,将洪荒各处的景象清晰铺展——不周山的祖巫练兵声震寰宇,太阳星上的金乌幼崽嬉戏追逐,南荒的凤族残部在涅盘火中舔舐伤口,而最不起眼的角落,几处人族部落正蜷缩在山洞里,借着微弱的天光啃食生冷的兽肉。
龙宇斜倚在源金石打造的玉榻上,万亿丈的龙躯已收敛至常人大小,玄色龙纹锦袍上缀着细碎的星辰光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上的鸿蒙盘。自龙汉初劫落幕,他便常在此静坐观世,看三族衰败、巫妖并立,却唯独对这新生的人族,多了几分常人难察的关注。
“尊上,鸿蒙宗藏经阁已将《龙汉初劫全史》初稿整理完毕,玄空长老特来请示,是否需增补劫后各族气运变动的记载?”殿外传来源水子温润的声音,他身着青蓝色道袍,袖口绣着流转的水纹,手中捧着一卷兽皮典籍。
龙宇抬眸,观世镜的画面恰好定格在一处人族部落——几个青壮正举着打磨过的石斧,小心翼翼地围堵一头受伤的野猪,虽动作笨拙,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肯放弃的韧劲。“让玄空先将人族相关的记载单独列出,”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与洪荒岁月不符的温和,“这一族,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思。”
第一卷:龙宇观人族——善变者生,善悟者强
第一章 观世镜里的人族百态
源水子走近殿内,顺着龙宇的目光望向观世镜,只见镜中人族部落的场景正不断切换:
一处位于黄土高坡的部落,族人正用粗糙的藤蔓将石块绑在木棍上,制成简陋的长矛——昨日他们还在用徒手搬运石块,今日便学会了借助工具省力;另一处临河的部落,几个孩童正模仿水鸟的动作,用芦苇编织成网状物,尝试捕捞河里的鱼虾,虽屡屡失败,却总能迅速调整编织的纹路;还有一处地处寒带的部落,族人发现兽皮裹身能抵御寒冷后,短短几日便从“直接披裹”改成了“用骨针缝制成衣”,甚至还在衣摆处缀上了彩色的羽毛,似在追求几分美观。
“这人族确有不同,”源水子轻声感叹,他曾奉命观察过巫族——祖巫们自诞生便掌握法则神通,行事多凭本能;也见过妖族——帝俊太一虽有谋略,却总脱不开“弱肉强食”的妖族本性。可这人族,既无巫族的肉身强横,也无妖族的天赋神通,却总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生存方法。
龙宇指尖轻弹,观世镜的画面骤然拉近,聚焦在一个人族老者身上。老者约莫六十余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正蹲在火堆旁(那是昨日天雷劈中树木留下的火种),用一根木棍拨弄着火焰,时而添入干燥的枯草,时而用石块挡住风吹来的方向。忽然,一阵狂风袭来,火焰瞬间变小,老者情急之下,竟将自己身上的兽皮披在火堆旁,形成一道简易的挡风屏障,虽兽皮被烧出了几个小洞,却终究保住了火种。
“善变,是因他们懂得顺应环境;善悟,是因他们肯于总结经验。”龙宇的目光落在老者护火的动作上,眼底闪过一丝赞许,“巫族守着盘古传承的法则,不愿变通;妖族依赖天赋神通,不屑于学习新技。可这人族,知道自己弱小,便肯放下身段去模仿、去尝试、去改进——这才是最难得的。”
第二章 玄空论道:人族气运的微光
不多时,玄空长老也来到起源殿。他身着深灰色道袍,须发皆白,手中握着一枚龟甲,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鸿蒙宗秘法符文。“尊上,按您的吩咐,我们已将劫后各族气运变动整理成册,”他将龟甲递到龙宇面前,龟甲上的符文亮起,浮现出一幅洪荒气运流转图,“您看,巫族气运因掌控大地而稳固,妖族气运因执掌天庭而攀升,唯独这人族……”
龙宇看向气运图,只见代表人族的气运线细若游丝,却始终萦绕在洪荒中部,虽微弱,却从未断绝,甚至在某些区域(如伏羲所在的陈地、燧人氏所在的河畔),还隐隐有向上攀升的趋势。
“看似微弱,实则坚韧。”玄空抚着胡须,眼中带着几分探究,“弟子曾化名走访过人族部落,见他们虽常因凶兽、天灾伤亡,却总能快速繁衍,甚至还会主动向路过的先天生灵请教生存之法——前不久,有个人族部落还向一只懂‘辨毒’的灵猴学习,分辨哪些草木可食、哪些草木有毒。”
“哦?竟有此事?”龙宇略感意外,他原以为人族只会被动适应,却没想到还会主动寻求外援。
玄空点头,继续说道:“更难得的是,他们懂得‘分享’。一个部落学会了制作石斧,会教给相邻的部落;一个部落找到了水源,会指引其他缺水的部落前往。不像三族,稍有好物便争抢不休。弟子以为,这份‘共享’之心,或许就是人族能在洪荒立足的关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