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大雷音寺,自佛法东传已历三百余载。
这一日的灵山,与往日历来的庄严肃穆不同,更添了三分盛景与五分祥和。祥云如浪,自须弥山巅漫向四方,层层叠叠铺展成漫天锦缎,其上缀着七彩霞光,映得整座灵山金辉遍洒,连空气中都飘浮着若有似无的檀香与莲香,交织成沁人心脾的清芬。八万四千座宝刹错落分布在灵山之上,每一座宝刹的檐角都悬挂着鎏金风铃,风过铃响,叮叮当当的声响清脆悦耳,汇聚成一曲空灵祥和的梵音,顺着山风飘向三界六道,似在昭告这场跨越三百年的佛法盛会。
大雷音寺的大雄宝殿内,更是气象万千。殿宇由无量劫前的混沌琉璃铸就,通体澄澈,流光溢彩,殿顶镶嵌着亿万万颗摩尼宝珠,每一颗都散发着柔和却不刺眼的光芒,将大殿映照得如同白昼。殿内的十二根盘龙巨柱,皆是由上古神玉雕琢而成,柱身上盘绕的神龙栩栩如生,龙鳞清晰可见,龙须微微飘动,仿佛下一刻便要破壁而出,腾云驾雾而去。柱顶缠绕着金色的璎珞,垂挂而下,随风轻摆,与殿内的香烟缠绕在一起,氤氲出一片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大雄宝殿正中,九品莲台之上,如来佛祖(多宝道人)端坐其上。他身着金红相间的袈裟,袈裟上绣着万佛朝宗的图案,每一尊佛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蕴含着无尽的佛法奥义。如来佛祖面容慈悲,双目微阖,眉间的白毫相光熠熠生辉,散发出温暖而强大的佛光,笼罩着整个大殿。三百年的时光,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反而因佛法东传的功德加持,他的气息愈发浑厚磅礴,周身的佛光也比三百年前更加纯粹耀眼,举手投足间,皆透着掌控天地、普度众生的无上威严。
莲台两侧,十八尊罗汉分坐左右。他们或袒胸露乳,或手持法器,神态各异,有的怒目圆睁,有的慈眉善目,有的沉思不语,有的笑意盈盈。每一尊罗汉都气息沉凝,周身环绕着淡淡的佛光,他们是佛法东传的坚定护持者,三百年来,或坐镇灵山,或游历四方,斩妖除魔,护佑佛法传承。
罗汉之后,是文殊、普贤、观音三位大士。文殊菩萨端坐青狮之上,手持如意,面容沉静,眼神中透着无尽的智慧,他是佛法东传中佛法教义的主要阐释者,无数东土僧人因他的点拨而顿悟佛法真谛;普贤菩萨骑乘白象,手持莲花,神态慈悲,周身散发着祥和的气息,他以大行愿力护持佛法传播,化解了无数东土佛法传承中的阻碍;观音菩萨端坐莲台,手持净瓶杨柳,眉目含情,慈悲众生,三百年间,她游历东土,救苦救难,度化了无数善男信女,为佛法东土扎根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往后,是灵山的各大菩萨、比丘、比丘尼,他们身着统一的僧袍,手持念珠,神态恭敬,整齐排列在大殿之中,静静等候着盛会的开启。整个大雄宝殿内,虽有万余人,却鸦雀无声,唯有淡淡的檀香与佛号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庄严而肃穆的氛围。
“咚——咚——咚——”
三声悠扬的钟鸣自灵山之巅的钟楼传来,声音雄浑而悠远,穿透云层,传遍整个灵山,也传遍了东土大唐,乃至三界六道。这钟声,是佛法传承盛会开启的信号,也是对三百年佛法东土传承的致敬。
钟鸣落下,如来佛祖缓缓睁开双目。他的目光深邃而慈悲,扫过殿内的诸佛菩萨、罗汉僧众,最终望向东方,仿佛穿透了无尽的空间,看到了东土大唐那片佛法兴盛的土地。
“三百年前,本座于灵山发下宏愿,欲将大乘佛法传往东土,渡化东土众生,护佑三界安宁。”如来佛祖的声音浑厚而庄严,如同洪钟大吕,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众人的耳中,“彼时,东土虽有小乘佛法流传,却未能真正普度众生,众生深陷贪嗔痴慢疑五毒之中,苦不堪言。为解东土众生之苦,本座遣观音大士寻访取经人,又令金蝉子转世为玄奘,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自东土远赴灵山,求取大乘真经。”
提及玄奘,如来佛祖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玄奘法师,心怀慈悲,意志坚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妖魔鬼怪,历时十四年,徒步十万八千里,终至灵山,求得真经。返回东土后,他又潜心译经,将六百五十七部大乘真经译为汉文,使佛法教义得以在东土广泛传播。玄奘法师之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为后世僧众之楷模。”
话音刚落,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之声。诸佛菩萨、罗汉僧众皆对玄奘法师的功绩钦佩不已,他们深知,若无玄奘法师的舍身求法与潜心译经,佛法东土传承便无从谈起。
“三百年间,佛法在东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来佛祖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玄奘法师圆寂后,其弟子窥基、圆测等人继承其衣钵,继续弘扬佛法,译经着述,使佛法教义愈发完善。而后,第二代传人秉持玄奘法师的遗志,广建寺庙,收纳僧众,将佛法传播至东土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第三代传人已然成长起来,他们不仅精通佛法教义,更能结合东土的文化习俗,阐释佛法真谛,使佛法在东土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m.20xs.org)源道龙宇洪荒劫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