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星,流云峰山腰。一座古朴的七层石塔依山而建,塔身爬满青藤,塔檐悬挂铜铃,山风拂过,发出清脆悠远的叮咚声。石塔入口处悬挂着一块饱经风霜的木匾,上书三个古篆大字——“藏经阁”。此地便是流云宗存放功法典籍、道法传承的重地。
王峰身着客卿长老青袍,手持令牌,缓步来到塔前。塔门处,一名须发皆白、气息在金丹初期的守阁长老正闭目盘坐。感应到王峰靠近,老者睁开眼,目光如电,扫过令牌,随即微微颔首:“王长老,请。藏经阁一楼、二楼典籍,长老可随意阅览。三楼及以上,需宗主或太上长老手令方可入内。”
“有劳。”王峰拱手,步入塔内。
一楼空间开阔,光线略显昏暗。一排排高大的紫檀木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玉简、兽皮卷、竹简甚至石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古旧纸张的气息。不少外门弟子和少数内门弟子正安静地穿梭于书架间,或凝神阅读,或低声交流。
王峰神念扫过。这一层存放的,大多是炼气期、筑基期的入门功法、基础术法、修真常识、地理图志、灵植妖兽图鉴等。内容庞杂,但品阶不高。他并未急于深入,而是如同一个真正的求知者,从最基础的《修真百解》、《星域风物初探》开始翻阅。
他随手拿起一枚玉简,神念探入。玉简中记载着关于灵根属性、灵气吸纳、经脉运行的基础知识。内容浅显,但王峰却看得津津有味。他以合体期的境界,重新审视这些最基础的原理,如同一位数学大师回头研究加减乘除,竟也能从中品出几分大道至简的韵味。此界对灵气属性的划分、经脉运行的细微差异,都让他对这片星域的修真体系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他走过一排排书架,神念如同无形的触手,快速而精准地扫过一枚枚玉简、一卷卷书册。流云宗的基础功法《流云引气诀》、《流云心法》,风属性遁术《流云步》、《御风术》,基础攻击术法《风刃术》、《凝云术》……这些在普通弟子眼中需要苦修钻研的功法,在王峰浩瀚的元神和深厚的道基面前,瞬间便被解析透彻,其核心道则、运转原理、优劣之处,尽收心底。
“此界风属性功法,更注重灵动与变化,讲究与天地风息相融,借势而为,与地球道法讲究中正平和、凝练自身有所不同……”王峰心中暗忖,触类旁通。他体内的《玄元真经》悄然运转,模拟着这些基础功法的气息,将自身灵力波动调整得更加贴近流云宗的路数,不留丝毫破绽。
他拿起一本厚厚的《南部星域常见灵植图谱》,上面详细记载了数千种灵草灵药的形态、习性、功效、生长环境。王峰的目光扫过,那些图文便如同烙印般刻入识海。其中几种标注着“碎星海边缘特产”的灵药,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信息或许在探索鬼哭涧时能用上。
他又翻看《星域地理志·碎星海篇》。书中对碎星海的形成、空间乱流特征、常见危险区域(如鬼哭涧、风暴眼)的描述,虽不如玄机阁的星图详尽,但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背景信息。尤其是一些关于空间乱流中可能伴生的奇异矿物和能量结晶的描述,让他对太虚遗迹可能存在的防护机制有了更多联想。
“咦?”王峰的目光停留在一卷残破的兽皮卷上。卷名《古阵拾遗》,作者不详,内容残缺不全,记载着一些流云宗前辈游历四方时收集到的、无法辨认的古老阵纹片段。其中几幅残缺的阵图,线条扭曲繁复,隐隐透着一丝空间道韵,竟与他记忆中“太虚定空印”的某些基础结构有几分神似!
王峰心中微动,不动声色地将这几幅阵图记下。虽然残缺不全,但对他理解太虚真人的阵法风格,或许有所帮助。
不知不觉,半日已过。王峰放下手中最后一枚关于基础炼器材料的玉简,缓步走向通往二楼的楼梯。守阁长老并未阻拦,只是在他经过时,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这位王长老,在一楼待了这么久,看的竟全是些最基础的典籍?这份耐心和“求知欲”,在元婴修士中实属罕见。
二楼空间比一楼稍小,但典籍的品阶明显提升。这里存放的多是金丹期功法、中阶术法、阵法符箓基础、炼丹炼器入门等。弟子数量也少了许多,大多是内门弟子或筑基后期的精英。
王峰依旧从最基础的看起。《流云宗金丹要旨》、《风灵遁法详解》、《基础阵法原理》、《符箓初解》……他如同海绵吸水,快速汲取着此界更深入的知识体系。流云宗的金丹功法,在风属性变化上更显精妙,遁术也更注重速度与隐匿的结合。基础阵法符箓之道,虽与地球道门体系有共通之处,但在能量运用、符文构架上又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对风、云属性灵力的运用,让王峰颇受启发。
他着重翻阅了关于空间阵法和防护阵法的部分。流云宗在此道造诣不算顶尖,典籍中记载的多是些基础的空间稳定阵法、小型传送阵原理以及常见的防护阵法(如云雾迷踪阵、风壁守护阵)。王峰看得仔细,并非学习,而是通过对比,反向推演此界阵法的普遍水平和特点,以便更好地隐藏自己的阵法造诣,同时也为理解太虚遗迹可能存在的阵法提供参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现代振兴道门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现代振兴道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