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火静修室内,混沌气息如雾,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王峰盘膝而坐,双目紧闭,周身并无强烈的仙元波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凝练、近乎实质的神识辉光在隐隐流转。他的面前,悬浮着数十枚光芒各异的玉简,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推演符文与结构草图,中心处,正是那枚“微缩同频灵晶”的复杂结构虚影。
这一次闭关,无关修为提升,而是一场纯粹的技术攻坚。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攻克“自动巡哨傀”多核协同架构的难题之中。
地球的分布式计算、模块化设计、通信协议等概念,与仙界的符文体系、能量流转、材质特性,在他的识海中不断碰撞、融合、推演、试错。
第一个五十年,他主攻“指令分解与功能模块化”。
他将复杂的“巡逻-警戒-触发”任务,彻底拆解。“移动控制”模块需要哪些最基础的符文组?如何用最简练的符文实现最稳定的匀速移动、定点停驻、路径循环?“感应判断”模块需要哪些核心符文来捕捉光线变化、滤除环境干扰、并做出准确的触发判断?这两个核心模块之间的功能边界如何划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耦合,避免相互干扰?
这需要他对基础符文的理解达到极致。他反复查阅技研坊的《基础符文图谱》,甚至向玄龟子申请调阅了部分更深奥的“古符衍变要略”,力求每一个符文都用到刀刃上,每一缕能量都流转高效。这个过程,枯燥至极,却奠定了整个架构的基石。
第二个五十年,他全力推演“双核通信与同步协议”。
这是整个架构的核心难点,也是将地球思维进行“仙界本地化”的关键。两枚独立的“基础灵晶”如何“对话”?如何确保“移动灵晶”发出的“就位”信号能被“感应灵晶”准确接收并理解?如何避免信号传递过程中的能量逸散或相互串扰?触发警报后,“感应灵晶”发出的“完毕”信号如何确保能及时让“移动灵晶”继续行动?
他设计了数十种“同步符文桥接”方案,在识海中模拟其能量流转与时序配合。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最终,他借鉴了地球网络通信中的“握手协议”与“确认应答”机制的精髓,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一套极其简洁却稳定的“双星共鸣符阵”。此符阵由一组特殊的“发送符”与“接收校验符”组成,嵌入两枚灵晶内核,通过极短促、极微弱的特定频率能量脉冲进行信号传递,并自带简单的错误校验功能,最大限度降低了复杂度与能耗,确保了时序准确。
第三个五十年,他进行“系统集成与抗干扰优化”。
两个独立模块加上通信协议,整合入同一个傀偶体内,如何避免能量流转时的相互干扰?如何确保移动时的震动不影响感应模块的精度?通信脉冲是否会对微光感应阵造成误触发?
他引入了“能量隔离符阵”的概念,在两枚灵晶核心之间构筑了微型的能量屏障。改进了傀偶的物理结构,增加了减震设计。对通信脉冲的强度、频率进行了上千次微调,找到了最不易干扰其他模块的“黄金区间”。
最后的五十年,他进行了全面的“模拟测试与极限验证”。
在识海中,他构建了完整的傀偶模型,输入各种复杂的路径指令、多变的光线环境、甚至模拟各种突发干扰,反复测试新架构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不断发现细微瑕疵,不断打补丁优化。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将复杂的符文组,优化绘制成可供实际雕刻的“符线图”,并详细标注了每一处的仙元输出强度、时序要求。这项工作,需要极其精细的神识操控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悠悠两百年,弹指一挥间。
当王峰缓缓睁开双眼时,眸中虽有一丝深藏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静而自信的光芒。
他面前,一枚全新的玉简已然成型,散发着温润而协调的光泽。玉简之内,详细记录着:
《“巡影”傀双核协同架构总纲》
《“风行”移动控制核心符文详解(精简稳定版)》
《“灵犀”感应判断核心符文详解(高敏抗扰版)》
《“双星”通信同步协议符阵详解》
《集成装配要点与抗干扰设计说明》
整套方案,结构清晰,模块分明,环环相扣,将复杂的功能分解后,通过简洁高效的协议联通,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设计理念,与仙界传统追求单一核心强大、符文叠加复杂的思路,截然不同,处处体现着“高效”、“稳定”、“可扩展”的现代化工程思维。
王峰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两百年的枯坐推演,终得圆满。
他出关了。
当王峰再次踏入技研坊时,玄龟子执事立刻感应到了,瞬间出现在他面前,脸上带着期盼与一丝紧张:“星火七!如何?可有进展?”这两百年,他也没闲着,一直在尝试其他方向的优化,但核心难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在现代振兴道门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在现代振兴道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