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峰营地的晨露刚被风卷干,阿图就蹲在石台前,指尖捻起一把从风沙原带回的沙样——沙粒细如粉末,攥在手里一松就顺着指缝滑落,风一吹就扬起细小的沙雾,钻进眼睛和口鼻里,呛得人直咳嗽。地脉地图上“风沙原”的标记旁,控能族文字用黄纹标了三处险地:“流沙区”“沙暴带”与“沙下藏穴”。流沙区的沙子松散,踩上去会瞬间下陷,越挣扎陷得越深;沙暴带的风沙能刮破普通兽皮,还会遮蔽视线,让人迷失方向;沙下藏穴则是地脉节点的藏身处,穴口被厚厚的流沙覆盖,不仔细探测根本发现不了,甚至可能踩空掉进穴内。
“先解决‘防沙’的问题,眼睛和口鼻最先受影响,得做‘防沙护目镜’和‘防沙口罩’。”陈沐阳拎起之前的冰蚕膜护目镜,对着沙样吹了口气——沙粒立刻粘在膜上,挡住视线,显然普通护目镜不防沙。奇伯立刻动手改造护目镜:找了块双层冰蚕膜,中间夹一层细藤编织的网(从林莽边缘采的韧藤,劈成细条编的,能挡住沙粒还不影响视线);膜的边缘用树脂粘在硬木框架上,框架两侧延伸出短木柄,能卡在头盔两侧的凹槽里,固定牢固,不会被风沙吹掉;框架内侧贴了层软绒毛(冰原兽毛挑的),贴在眼眶周围,既能防止沙粒从缝隙钻进,又能减少摩擦,长时间戴也不磨皮肤。
阿图戴上护目镜,对着沙样猛吹——膜上的细藤网牢牢挡住沙粒,视线依旧清晰,甚至能看清沙粒在网外滚动,比之前的护目镜实用太多。“防沙口罩得能过滤沙粒,还得透气。”雅兰用细藤编织成网眼比沙粒小的口罩,网的内侧铺一层磨碎的木炭碎屑(昨晚烧硬木敲的,能吸附细小沙粒),外侧缝一层薄兽皮(防大风直接吹透);口罩的系带用弹性韧藤编织,能绕着头缠两圈,系紧后不会被风沙吹掉;系带末端还缝了块小棉布,贴在耳后,避免勒伤。
口罩做好,阿图戴上试了试——呼吸顺畅,没有闷胀感,对着沙样吸气,也没吸进半点沙子,木炭碎屑还能稍微过滤风沙的土腥味,效果远超预期。
接下来应对“流沙探测”。普通探测杖的尖部太钝,插不进紧实的沙子,陈沐阳改造了“流沙探测杖”:找了根五尺长的硬木杆(选的是密度高的铁桦木,不容易被沙子磨断),杆身缠上浸过树胶的韧藤(防滑,还能减少沙子黏附);杆的一端用黑曜石小刀削成半寸尖的锥状,尖部裹一层薄金属片(暗能蜥碎片拆的,锋利且耐磨,能轻松插进沙子);在杆身离尖端一尺的位置,钻一个小孔,孔内装着发光石碎屑,碎屑中混了少量“遇沙变色草”的粉末(从雷鸣峰边缘采的,遇到流沙的松散沙子会变橙,遇到紧实沙子不变色);杆身刻上“1-3”尺的沙子深度刻度,每尺用黄漆描粗,能快速判断沙子厚度,避免陷得太深。
探测杖刚做好,阿图就在营地旁的沙堆里试了试——插进紧实的干沙,发光石碎屑保持淡绿;插进松散的湿沙(模拟流沙),碎屑瞬间变成橙色,刻度显示“一尺五”,预警精准得很。“还得做‘流沙救援工具’,万一有人掉进流沙,能快速拉上来。”陈沐阳做了“流沙救援绳”:用三根粗韧藤编织成丈长的绳,绳上每隔一尺绑一个带倒刺的小锚钩(金属片做的,倒刺能勾住沙下的硬土层,不会被流沙带跑);绳子的一端绑着一个“救生锚”(用金属片弯成爪状,有三个尖爪,抛出去能牢牢抓在沙面);另一端绑着一个“充气救生囊”(用两层厚兽皮缝的,袋口有个单向阀,吹气后能膨胀成球状,掉进流沙的人抱住囊,能减少下陷速度)。
雅兰则在救生囊里装了“应急沙铲”(迷你版的淤泥铲,用薄金属片做的,能塞进囊内,掉进流沙时能挖开周围的沙子,辅助脱困),还在救援绳上挂了个小铜铃——抛绳时铃声能提醒被困者抓绳的位置,避免抓空。
沙下藏穴的探测更棘手,普通探测杖探不到沙下的空穴。奇伯改造了“沙穴探测杖”:在流沙探测杖的基础上,给杖头加了个“共鸣腔”(用空心竹做的,竹内装着细沙,杖头敲地面时,沙下是空穴会产生不同的回声,细沙会跟着震动,带动杖身的发光石碎屑变亮);杖身还刻了“实-虚-空”三档标记,回声沉闷对应“实”(沙下硬土),回声清脆对应“虚”(沙下松散),回声空旷对应“空”(沙下藏穴),每档对应一种发光颜色,淡绿、浅黄、淡蓝,直观又好判断。
所有防沙装备准备妥当,日头刚爬过树梢,队伍就背着工具朝风沙原出发。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周围的岩石渐渐变少,地面完全被黄沙覆盖,风也越来越大,吹得沙子“呜呜”响,打在防沙护目镜上噼啪作响——风沙原到了!远处的沙暴像一堵黄色的墙,正缓慢朝这边移动,阳光被沙雾遮得暗淡,能见度不足五丈。
“快戴紧口罩和护目镜,打开定向仪!”阿图大喊着,将之前改造的“风沙定向仪”举起来——这台定向仪的磁石被树脂完全包裹,外壳用硬木制作,还加了防风沙的挡板,就算风沙再大,仪内的荧光草也亮得清晰,始终指向沙下藏穴的大致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