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雪峰营地的晨雪还沾在抗寒服的护膝上,阿图蹲在石台前,指尖摩挲着地脉地图上“地脉核心·圣坛顶”的标记——泛绿光的符号旁,控能族文字只标注了“正南三十里”,古籍残页翻遍,也没提圣坛周围的风险。昨夜收拾装备时,陈景行在铜钥上发现了新的刻痕:三道细纹绕着钥身,像在呼应圣坛的三层结构,他推测核心激活需要铜钥,且圣坛周围可能存在“能量屏障”,毕竟是地脉枢纽,不可能毫无防护。
“地脉核心的能量肯定极强,普通工具靠近可能被弹开,得先做‘能量探测仪’,提前摸清屏障范围和强度,不然连圣坛门都近不了。”陈沐阳拎起之前的冰裂探测器,木杆上的荧光苔还保持着淡绿,“得换能感应能量波动的材料,感光草不够,得加‘地脉感应草’。”
族人们立刻分工:雅兰去营地附近的岩缝里采“地脉感应草”——这种草只长在靠近地脉的地方,叶片泛淡蓝,能量越强,叶片越亮,昨天清理冰窟时在岩缝里发现了几株,刚好够用;她将感应草晒干磨成细粉,和之前剩下的感光草碎屑、荧光苔粉末按3:2:5混合,粉末遇能量会从淡绿渐变到深红,颜色越深,能量越强;然后找了根三尺长的空心竹,竹身外侧涂防水胶(防晨露打湿),竹内铺一层薄冰蚕膜,将混合粉末装进竹内,竹的一端削成斜尖,尖部嵌透明冰蚕膜(让能量直接接触粉末),另一端用薄树皮封死,树皮上刻圆形观察窗,窗内侧贴防雾膜,能清晰看到粉末颜色变化;竹身刻“弱-中-强”三档刻度,每档对应一种颜色,弱档淡绿(安全)、中档浅黄(需警惕)、强档深红(危险),还在刻度旁粘了小撮对应颜色的苔藓,方便快速识别。
第一台能量探测仪做好,阿图拿着它靠近冰窟方向——那里残留着节点的淡蓝能量,探测仪内的粉末立刻从淡绿变成浅黄,距离冰窟越近,颜色越亮,到洞口时刚好停在中档,与实际能量强度完全吻合,探测效果远超预期。
“能量屏障肯定有韧性,得做‘破障锥’,不能硬砸,得找薄弱点戳穿。”奇伯从背包里翻出最大一块暗能蜥金属碎片,这块碎片之前用来做过破冰斧,边缘还很完整;他将金属片加热至通红,用石锤敲打成锥形,锥尖磨得极细(能集中力量戳穿屏障),锥身刻螺旋纹(增加与屏障的摩擦力,避免打滑),然后将锥身放进火山灰里淬火——火山灰能增强金属硬度,让锥尖戳击时不易崩口;锥柄用两尺长的铁桦木制作,木柄表面刻满防滑纹路,靠近锥身的位置缠三层浸过树胶的韧藤,既加固连接,又能缓冲戳击时的震动;柄尾绑一块金属配重块(增加下戳力度,不用太费力就能突破屏障)。
阿图握着破障锥试了试——对着营地旁的粗藤戳去,锥尖轻松穿透藤身,螺旋纹牢牢卡住藤条,拔出时毫不费力,连锥尖都没变形,破障的锋利度和稳定性都达标。
圣坛周围大概率有“符文陷阱”,控能族常用符文标记危险区域,普通肉眼难辨。陈沐阳改造了“符文解码器”:找了块巴掌大的硬木,木中央挖个凹槽,将之前的控能族铜钥固定在凹槽里(铜钥能感应同族符文);铜钥周围嵌八颗小发光石,石缝里填少量地脉感应草粉末;木柄上刻控能族基础符文对照表,每个符文旁对应一颗发光石——遇到安全符文,对应发光石会亮淡绿;遇到危险符文,会亮深红;遇到激活符文,会亮淡蓝;木柄外侧缠树脂藤,方便手持,还能防摔。
陈景行拿着解码器,在地图上的控能族符号旁试了试——铜钥靠近符号,对应发光石立刻亮淡绿,与对照表完全一致;他再用之前从枯木陵带的危险符文碎片测试,对应发光石亮深红,预警精准,连符文的细微差别都能识别。
所有工具准备妥当,日头刚爬过树梢,众人收拾装备出发。抗寒服的暖石囊换成新加热的火山暖石,能量探测仪、破障锥、符文解码器都挂在腰间,注能针小心放进皮质针囊,避免碰撞折断。覆雪峰下的雪地渐渐变成冻土,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冻土又变成稀疏的草原,草叶上还沾着霜,风里的寒意慢慢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细微的震颤——是地脉能量的波动。
又走了半个时辰,远处出现一座三层的石制圣坛,坛身泛着淡淡的白光,像被一层薄纱笼罩,这就是地脉核心所在的圣坛!圣坛周围的草原上,隐约能看到淡蓝色的能量波纹在地面流动,像水纹一样扩散,靠近的草叶都微微发亮,显然能量屏障已经笼罩了圣坛周围三丈范围。
“先测能量强度!”阿图举起能量探测仪,慢慢靠近圣坛——距离五丈时,粉末变浅黄(中档);距离三丈时,直接变深红(强档),探测仪的竹身都微微发烫,说明屏障能量极强,不能硬闯。她绕着圣坛走了一圈,发现西侧的能量波纹最淡,探测仪的粉末在那里只亮浅黄(中档),是屏障的薄弱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