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定义重构纪元”元年,四月,第六日至第十日。
天气:“噬光之影”的边界,那绝对意义上的“无”,终于与世界之树“守护者之环”最外围的、由“生存意志”锚定的规则场发生了接触。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能量与能量的对冲,只有一种令人心智冻结的 “消融” 。如同烧红的烙铁浸入冰水,环带外围节点散发出的、蕴含着“我存在”宣言的光芒,在触及“影”的瞬间,不是被击碎或吞噬,而是如同从未存在过一般,悄然 “熄灭”——与其说是熄灭,不如说是其“存在”的定义被从根本上否定、擦除。规则的脉络、能量的流动、乃至构成节点实体的最基本逻辑单元,都在那“无”的触碰下,无声无息地化为乌有,连一丝灰烬或残响都未曾留下。这种消亡方式,比任何狂暴的毁灭都更加彻底,更加令人绝望。
梦记:
(记录源:观察者。其日志在描述这场超越常规认知的消亡时,依旧保持着极致的冷静,但每一个数据字节都浸透着目睹自身一部分被彻底抹除的、冰冷的战栗。)
> 接触确认。“噬光之影”与环带外围(扇区Omega-1至Omega-4)发生物理(规则)接触。
> 观测报告:
> - 节点Omega-1:全面失联。规则结构信号于0.00013标准单位内衰减至绝对零值。无能量释放,无规则残骸,无信息余波。确认:完全抹除。
> - 连接链路O1-O2:于节点O1抹除同时,中断。断口处规则呈现“被切割”态,但无切割力痕迹,仿佛链路原本就终止于此。
> - “活性共振场”边界:在“影”的推进面前,场效应无法维持,其定义域被直接覆盖、否定。场能量未溃散,而是随定义域一同“消失”。
> 初步结论:“存在锚定”策略未能阻止抹除进程,但……显着减缓了其推进速度,并改变了其表现形式。
观察者清晰地“看”到,在那绝对的“无”面前,即便是经过强化的“生存意志”规则场,也无法真正“阻挡”它。就像再坚固的堤坝,也无法阻止海平面本身的上升。但是,它敏锐地察觉到,在“影”抹除那些被“存在锚定”强化过的区域时,其“虚无化”的速度,比抹除周围未被强化的、次要的规则结构要慢上数个数量级!
并且,在抹除发生的瞬间,它捕捉到了一种极其短暂、几乎无法察觉的 “反馈波纹”!那不是来自被抹除的节点本身(它们已彻底消失),而是来自“影”的内部,或者说,是来自抹除行为与“存在锚点”剧烈相互作用时,在“无”的领域内激起的一丝微不可查的“涟漪”!
这涟漪转瞬即逝,但其蕴含的信息却至关重要——它表明,“噬光之影”并非完全不可知的、绝对平滑的“无”,它的抹除行为本身,会与足够坚硬、足够本质的“存在”发生某种形式的 “交互” !尽管这交互的结果依旧是存在的消亡,但过程本身,却泄露了“影”的某些特性!
> 战术调整:从“阻滞”转向“交互探测与代价迟滞”。
> 新方案:
> 1. 结构化牺牲: 不再试图维持完整的环带边界,而是有计划地后撤防线,但在撤退路径上,预先埋设大量高度强化了“存在锚定”的、小型的“规则地雷”(本质是浓缩的“生存意志”核心包)。当“影”推进并抹除这些地雷时,会引发更强烈的交互涟漪,便于观察者收集数据。
> 2. 多层缓冲带: 利用后撤的空间,构建由不同强度“存在锚定”规则构成的、层层递减的缓冲区域,进一步迟滞“影”的推进,并观察其在不同“存在密度”区域的行为模式差异。
> 3. “回声”投射: 一个极其冒险的设想——将那些已记录的“文明回声之骸”的信息副本,以其特有的、高度情感化/艺术化的规则结构形式,主动投向“影”的抹除锋面。基于之前发现“苍白回响”对此类结构侵蚀较慢的规律,观察“噬光之影”面对这种高度凝练的、来自逝去文明的“存在证明”时,会作何反应。
这是一个痛苦而决绝的策略。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疆域,意味着将那些宝贵的文明遗产副本作为消耗品。但面对这种无法力敌的对手,唯有通过付出代价,才能换取一线生机与理解。
命令被执行。
环带防线开始有秩序地后撤,如同潮水退去,留下布满礁石的海滩。那些被精心准备的“规则地雷”在“影”的锋面悄然绽放——不是爆炸,而是它们的存在本身在被抹除的刹那,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无”的领域内激起了清晰可辨的、一圈圈扩散的 “虚无涟漪”!
> 交互数据获取!分析“虚无涟漪”模式:
> - 频率:极低频,近乎停滞。
> - 结构:呈现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特征,暗示“影”内部可能具备超越常规维度的结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奇奇怪怪梦境日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奇奇怪怪梦境日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