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的秋意总浸着墨香,城中“文墨轩”笔庄的朱漆门楣下,挂着串风干的莲蓬,风一吹,莲子“哒哒”敲着门环,像是在研墨。济公扛着酒葫芦,摇着破蒲扇,大摇大摆站在笔庄前,鼻子使劲嗅了嗅:“好浓的松烟墨香!就是这香里裹着股执念,比老衲的酒还提神!”
“师父!您可算来了!”笔庄的小伙计书童抱着支断笔,跌跌撞撞跑出来,脸上沾着墨渍,手里的宣纸还飘着墨香,“昨天夜里,笔庄闹鬼!掌柜的听见后院‘沙沙’磨墨声,进去一看,砚台自己在转,墨汁自动往宣纸上流,一个穿长衫的老先生影子正握着支狼毫笔,在纸上写‘翰墨传家’,写了一遍又一遍,纸都堆成山了!”
济公眯着眼,往后院瞅了瞅,隐约看见窗纸上映着个握笔的身影:“好家伙,这笔魂的痴念,比老衲上次遇到的纱巾还重!书童,说说,这老先生是谁?是不是笔庄的老掌柜?”
书童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大师您猜得真准!这老先生是现在掌柜的爹,姓苏,叫苏墨卿,是临安城有名的制笔匠,一手‘狼毫制笔法’传了三代!半年前,苏老先生病重,临闭眼时还握着支刚做好的笔,说‘阿砚,爹走了,你得把笔庄守好,把制笔的手艺传下去’。可掌柜的苏砚笨,总做不好狼毫笔,昨天还把爹留下的制笔谱给撕了!”
正说着,后院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像是宣纸被风吹落。掌柜的苏砚慌慌张张跑出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制笔谱,脸涨得通红:“济……济公大师!爹……爹又在写字了!他说我把笔做得像柴火棍,丢苏家的脸!”
济公跟着苏砚往后院走,后院的墨香更浓了,一张八仙桌上摆着砚台、墨锭和几十支毛笔,宣纸上写满了“翰墨传家”,字迹苍劲有力,正是苏墨卿的笔锋。桌旁,一个穿青布长衫的老先生影子正站在那,手里握着支狼毫笔,笔尖沾着墨,正是苏墨卿。他见到济公,停下笔,声音温和:“大师,你是来帮阿砚的吧?这孩子,连支像样的狼毫笔都做不好,我走得不放心啊!”
必清吓得躲到济公身后,广亮和必安也往后退了退。济公却毫不在意,摇着蒲扇笑道:“苏老先生,老衲看您这字写得,比灵隐寺的碑刻还精神!不过您这魂总在案前转,苏砚掌柜的吓得都不敢制笔了,这可不行!”
苏墨卿叹了口气,笔锋在纸上顿了顿:“我也不想啊!可我走那天,阿砚哭着说要守好笔庄,把我的手艺传下去。可他倒好,我刚走,他就把制笔的诀窍忘了——选狼毫要选冬毛,要软中带韧;泡毛要用松针水,要泡三天三夜;扎笔要顺时针绕线,要扎得紧实……他全记错了,做出来的笔要么掉毛,要么写不出锋,客人都不来了,再这么下去,笔庄就要黄了!”
苏砚红了眼圈,声音哽咽:“爹,我不是故意的!您教我的诀窍,我记在本子上了,可我就是做不出您的笔锋!昨天我撕了制笔谱,是我不对,我不该发脾气……”
济公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是苏砚记诀窍的本子,上面写着“制狼毫笔:选毛用夏毛,泡毛用清水,扎笔逆时针……”,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毛笔,像是苏墨卿教他时画的。“苏砚掌柜的,你这诀窍没记错,可少了一样东西——匠人的心意!”济公指着桌上的毛笔,“苏老先生制笔时,总想着笔要趁手,要让写字的人舒心,想着你小时候在案边看他制笔的模样,所以笔里藏着魂;你制笔时,总想着诀窍对不对,怕客人骂,所以笔里少了神!”
苏墨卿点点头,眼里泛起泪光:“大师说得对!做匠人的,手里的活要藏着心,不然再精致的东西,也没灵气。阿砚,你过来,爹再教你一次,这次你可要记好了!”
苏砚走到桌前,苏墨卿的影子飘到他身边,手把手教他选毛:“选狼毫要选后山的冬毛,雪落过的毛最软韧,你看这毛尖,要透亮,要匀……”他一边教,一边说,“你小时候,总在案边捡我掉的毛,说‘爹,我也要制笔,我要做支比你的还好的笔’,现在你长大了,爹还想看着你制笔,看着客人用你做的笔写字……”
苏砚跟着苏墨卿的动作,一步步选毛、泡毛、扎笔,眼泪掉在毛堆里,却笑着说:“爹,我记起来了!您以前教我时,也是这么说的!我知道怎么做了,您放心!”
桌上的狼毫笔渐渐成型,笔锋圆润,毛质顺滑,墨香混着松针香,飘满了整个后院。苏墨卿看着毛笔,脸上露出笑容:“好,好,阿砚长大了,能自己制笔了。我这心里的石头,也算落地了。”
济公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晒干的松针和朱砂:“苏老先生,您的心愿了了,该放下执念,去西方极乐世界了。这锦囊您拿着,里面藏着松烟墨的香味,就当您还在苏砚身边,看着他把笔庄开下去。”
苏墨卿接过锦囊,对着苏砚深深看了一眼,声音温柔:“阿砚,好好开笔庄,好好制笔,爹会在天上看着你。别总想着我,把日子过好,把手艺传下去,爹就开心了。”说完,他的身影慢慢变得透明,化作一道白光,钻进了锦囊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活佛济公第四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