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处不太平?"刘耀西回头,眼睛亮得很,"咱这县城,上个月兵匪刚来过;邻县的税,都收到后年了。可你看老农学,还在耩地;你看张记掌柜,还在烤饼。为啥?因为日子总得往前过,人总得往亮处走。"他笑了笑,露出两颗白牙,"再说了,平凉的学生还等着我教他们,'亮处'到底在哪呢。"
火车的汽笛声又响了,这次更近,震得人耳朵发麻。刘耀西挥了挥手,转身大步朝车站走去。灰布棉袍的身影在土黄色的路上越来越小,像一粒被风卷着往前滚的种子,要去寻一块能扎根的地。
刘志刚和贺峻霖站在原地,看着那身影拐过路口,没了踪迹。风里飘来新翻的泥土味,混着糖酥饼的甜香。远处的田里,老农学正赶着牛耩地,木犁切开的土垄像一道道深色的线,在黄土地上织着什么。
"志刚哥,"贺峻霖忽然开口,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先生说的'亮处',咱能找着不?"
刘志刚捏紧了手里的油布包,指节泛白。他低头看脚下的地,冻土化透了,指尖按下去,能陷进半寸,潮乎乎的,带着活气。年前那场雪化了,土松了,正是下种的时节——刘耀西总说,种子落进土里,看着悄无声息,可根在底下使劲呢。
他从怀里摸出那本磨破角的《呐喊》,封面被体温焐得温热。风掀起书页,哗啦啦地响,像有人在耳边念:"从来如此,便对么?"远处的火车开走了,铁轨震颤的声音顺着地皮传过来,混着老农学的吆喝声,在正月底的空气里荡开,像一条看不见的路。
贺峻霖扯了扯他的袖子,往关帝庙的方向指。炊烟正从庙后的矮房里冒出来,细细的一缕,在风里歪歪扭扭,却一直往上飘。"回去吧,志刚哥,"他说,"先生的讲稿,咱得连夜看。"
刘志刚点点头,把书揣回怀里,拉着贺峻霖转身往回走。脚下的泥地软得很,每一步都踩出个深窝,里头很快积了点水,映着天上的云。风里有新草芽的气息,淡淡的,像希望的味。刘志刚忽然想起刘耀西教他的那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他想,先生不是走了。先生是变成了这风,这土,这刚化冻的泥,等着他们把那些书里的字,当成种子,播进这春天的地里。
田埂上,老农学的牛还在往前走,木犁翻起的土块滚落在地,沾着水汽,在太阳底下泛着光。那片地像张铺开的纸,正等着人,写下新的字。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