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又感动又沉重。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大家的心情我理解,我跟你们一样,恨小鬼子恨得牙痒痒。但是现在,咱们不能冲动。上级的指令很明确,一方面要留意日军动向,做好抗日动员;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国民政府的‘剿共’要求,咱们的处境很复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捐税的事,我知道会给大伙增加负担,但这是支援前线的需要,咱们得咬牙扛过去。还有难民安置,老吴,你带几个人去沟口附近看看,找个合适的地方,要是有难民来,先安置下来,不能让他们饿着冻着。”
吴新辉点点头:“放心吧,队长,我这就去办。”
“贺峻霖,”刘志刚看向贺峻霖,“你的伤还没好,先别想着打仗,把伤养好才是正事。等你伤好了,有的是机会跟小鬼子算账。”贺峻霖还想争辩,刘花拉了拉他的胳膊,他才不甘心地闭了嘴。
刘双喜走上前,对刘志刚说:“队长,我跟狗娃可以帮着吴新辉同志安置难民,再跟乡亲们说说捐税的事,大伙都是明事理的人,肯定能理解。”刘志刚点点头:“好,那就辛苦你了。”
王小英和赵春燕对视一眼,王小英说:“队长,我们俩多做点饭,要是难民来了,也能让他们吃口热的。赵婶,咱们现在就去准备吧。”赵春燕点点头:“好,咱们多蒸点窝头,再煮点粥,保证大伙都能吃饱。”
接下来的几天,黑松沟变得忙碌起来。吴新辉带着人在沟口附近搭了几个简易的棚子,准备安置难民;刘双喜和狗娃挨家挨户地跟乡亲们说捐税和支援前线的事,乡亲们都很配合,有的拿出存粮,有的拿出攒下的零钱,还有的主动提出要帮着搭棚子、照顾难民。
王小英和赵春燕几乎天天守在灶台边,蒸窝头、煮小米粥、拌野菜,有时候忙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起来接着忙活。张大姐也来帮忙,还教她们用野菜做新的吃食,既能节省粮食,又能让大家吃得饱。
贺峻霖虽然不能上前线,却也没闲着,他帮着检修农具,还教年轻的乡亲们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说:“就算不能马上打仗,咱们也得有自保的本事,不能让小鬼子轻易欺负。”刘花则每天忙着给战士们和乡亲们检查身体,尤其是留意贺峻霖的伤口,生怕他不小心碰着。
这天下午,沟口传来消息,有几个东北难民往这边来了。刘双喜和吴新辉赶紧迎上去,只见三个衣衫褴褛的人互相搀扶着走来,有老有少,脸上满是疲惫和恐惧。“老乡,你们是从东北过来的?”刘双喜轻声问。
其中一个中年男人点点头,声音沙哑:“是啊,小鬼子占了沈阳,我们没办法,只能往这边逃,一路上没少受苦,多谢你们愿意收留我们。”吴新辉赶紧说:“别客气,都是中国人,咱们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快,先去棚子歇着,王婶她们煮了粥,先吃口热的。”
王小英和赵春燕听说有难民来,赶紧端着粥和窝头过去。老难民接过热粥,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多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鬼子太狠了,我们的家没了,亲人也失散了……”
听着难民的哭诉,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狗娃攥紧拳头,小声对刘双喜说:“双喜叔,我一定要好好练本事,将来把小鬼子赶出去,让乡亲们都能回家。”刘双喜拍了拍他的肩膀:“会的,咱们一定能做到。”
夜幕降临,黑松沟的灶台边依旧亮着灯。王小英和赵春燕还在忙活,冯团长和刘志刚、吴新辉在窑洞里商量着后续的安排,贺峻霖在教几个年轻战士打拳,刘花在给难民检查身体,栓柱靠在刘双喜身边,听他讲以前的故事。
虽然日军还没打到黑松沟,但每个人都知道,平静的日子可能不会太久了。可没有人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扛过去。
刘双喜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坚定。他想起了刘志刚带来的消息,想起了难民的哭诉,想起了大家愤怒的眼神。他知道,黑松沟的怒火已经被点燃,这怒火会支撑着他们,守护好自己的家园,等着把小鬼子赶出去的那一天。
夜风吹过黑松沟,带来了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沟里的暖意和决心。窑洞的灯光亮了一夜,就像黑松沟人心中的希望,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都不会熄灭。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