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也带着几个队员过来了,他们把巡逻的任务交给了其他队员,自己则留下来帮忙挖井。“刘叔,冯叔,有什么活尽管吩咐,我们年轻,力气大。”狗娃撸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眼里满是干劲。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山根处已经聚了不少人,匠人也来了,正拿着工具在地上敲敲打打,找水脉。“这边,这边的土下面肯定有水。”匠人指着一处地面,“你们看,这土一捏就成团,还沾手,下面肯定有潮气。”
大家立刻动起手来,铁锹、锄头一起上,土块“簌簌”地往下掉,不一会儿就挖了个小坑。狗娃和几个年轻队员轮流挖,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土里,很快就被吸干了。村民们则拿着木桶,把挖出来的土往外运,木桶里的土堆得冒了尖,大家却一点都不觉得累。
贺峻霖也来了,他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水壶,给路过的人递水。“慢点挖,别着急,注意安全。”他看着坑里的人,眼里满是欣慰,“咱们黑松沟的人,从来就不怕难,只要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柳擎苍骑着白马,在山根周围巡逻,时不时停下来,看看挖井的进度,再叮嘱几句注意安全。白马在旁边的草地上吃草,偶尔抬起头,朝着挖井的方向嘶鸣一声,像是在给大家加油。
挖了整整一天,坑已经挖了有一丈多深,匠人趴在坑边,用耳朵贴着坑壁听了听,笑着说:“有动静了,下面肯定有水,再挖深点,就能见着水了。”
大家一听,更有干劲了,连晚饭都是在坑边吃的,就着馒头和咸菜,吃得格外香。天黑的时候,坑已经挖了两丈多深,有人拿着火把往下照,隐约能看见坑壁上渗出的水珠,亮晶晶的,像是希望的光。
“明天再挖一天,应该就能见着水了。”匠人收拾工具的时候,对吴新辉说,“到时候咱们再把坑壁加固一下,就能用木桶提水了。”
吴新辉点了点头,看着坑里的水珠,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回头看了看周围的人,大家脸上都带着笑,虽然累得浑身是汗,手上也磨出了泡,可眼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第二天一早,大家接着挖井。太阳刚升起来,坑里就传来一阵欢呼:“出水了!出水了!”
所有人都围了过去,趴在坑边往下看,只见坑底积了一层浅浅的水,清澈见底,水珠还在顺着坑壁往下滴,“滴答滴答”的声音,像是最美的歌。
“太好了!真的出水了!”刘双喜激动地拍着手,眼里都快涌出泪来。
冯伟也笑了,他走到坑边,用手捧起一捧水,水很凉,带着股清甜的味道。“这水好,能喝,也能浇地。”他把水递给旁边的人,“大家快拿木桶来,咱们把水提上去。”
狗娃立刻找来木桶,用绳子拴着,慢慢放进坑里,木桶刚碰到水面,就“咕咚”一声沉了下去,提上来的时候,桶里装满了水,清澈的水晃荡着,在阳光下泛着光。
大家轮流用木桶提水,一桶桶水被提上来,倒进旁边的水缸里,水缸很快就满了。有人提着水往地里跑,把水浇在蔫头耷脑的洋芋苗上,水珠落在苗尖上,苗像是瞬间有了精神,慢慢舒展开叶子。
柳擎苍骑着白马,沿着田垄慢慢走,看着浇过水的苗,脸上露出了笑容。贺峻霖坐在学堂门口,听着远处的欢呼声,手里拿着炭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口井,旁边还画着几个木桶,桶里装满了水,旁边写着“黑松沟的井”。
傍晚的时候,老井边的队伍散了,大家都拿着木桶往新井这边来,桶里装满了清澈的水,脸上满是笑容。王老汉提着水桶,走到刘双喜身边,笑着说:“老刘,还是你说得对,靠咱们的手,靠这些木桶,也能挖出井来。”
刘双喜看着远处的田垄,洋芋苗已经舒展开了叶子,泛着淡淡的绿色,心里满是踏实。“是啊,只要咱们心齐,再大的难都能过去。”他抬头望着夕阳,夕阳把新井的影子拉得很长,井水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像是黑松沟的希望,在旱季里,慢慢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每天都来新井提水,一桶桶水浇进地里,苗一天比一天精神,绿色也一天比一天浓。五十人的队伍依旧在巡逻,只是巡逻的间隙,队员们也会来帮忙提水,学堂里的夜校还在办着,陈静教孩子们写字,也教村民们认字,晚上的灯光,和新井边的火把,一起照亮了黑松沟的夜。
冯伟每天都会去粮仓看看,账本上的“口粮剩余”那栏,虽然还在减少,可速度却慢了下来,他脸上的愁容也越来越少。吴新辉则忙着组织大家修水渠,把新井的水引到更远的地里,虽然没有水泵,可靠着木桶和水渠,水还是能流到更多的地里去。
喜欢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