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舰队那令人窒息的战略静默,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一个地球联盟成员的心头。然而,压力之下,并非只有官方军事机器在轰鸣。在瓦西里耶夫元帅和王也的共同推动下,一项旨在“集全民之智,铸生存之盾”的《战时创新激励法案》被强力执行。联盟在保持对战略方向、核心军工和资源调配绝对掌控的同时,有意识地放松了对前沿科技探索和特定领域应用的管制,并以高额贡献点、优先资源配给和军方采购合同为诱饵,将巨大的危机感转化为驱动民间力量的澎湃引擎。
一时间,如同雨后的菌类在巨木的阴影下蓬勃生长,无数中小型科技公司、研究团体乃至个人工作室,在太阳系各处如繁星般涌现。它们或许没有“普罗米修斯”科学院那样的深厚底蕴和庞大资源,但却拥有令人惊叹的灵活性、冒险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它们如同敏捷的鲶鱼,搅动了原本略显沉闷的科技研发池水,并在几个关键领域,取得了连官方都为之侧目的突破性进展,开始悄然反哺着庞大的战争机器。
位于火星同步轨道工业集群的“星尘科技”,是一家由几位前大学材料学教授和不得志的工程师创办的小公司。他们的研究方向看似冷门——极端环境下的材料表面自修复技术。起初,这只是为了延长深空采矿设备在强辐射和微陨石撞击下的寿命。
然而,一次意外的实验事故中,他们发现将某种经过灵能“祝福”的纳米陶瓷粉末与从帝国战舰残骸中提取的微量液态金属合金混合,在特定频率的灵能场和量子隧穿效应共同作用下,能形成一种奇特的“量子活性镀层”。这种镀层不仅硬度极高,更能在外界攻击造成损伤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辐射能和微弱宇宙波,驱动纳米单元进行近乎实时的“蠕动”修复,愈合细微裂痕和能量烧蚀损伤。
当“星尘科技”带着一份粗糙的实验报告和一块布满了弹孔却又在几小时内自行弥合了大半的装甲样本,忐忑地参加联盟举办的“前沿技术招标会”时,他们原本只希望能换取一些研究经费。
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在场的军方代表和科学院材料学专家在初步验证后,立刻意识到了其巨大的军事潜力。想象一下,战舰的装甲、机甲的外壳、甚至单兵动力盔甲,如果覆盖了这种镀层,将在持续战斗中极大减少结构性损伤,提升生存能力!尤其是对于需要承受帝国能量武器反复冲击的防御工事和高速突击舰而言,这无异于多了一条“隐形”的生命线。
联盟迅速注资,将其提升为“绝密”级合作项目,并派遣了灵能工程师协助优化灵能场参数。不到三个月,第一条实验性的“量子自修复镀层”生产线就在军方监管下建立起来,首批产品被优先用于“影舞”级侦察舰的关键部位和“星尘”兵团精英小队的“刑天-II”装甲强化改装。民间的一个“小点子”,正在悄然提升着整个防御圈的韧性。
与官方主导的、追求绝对稳定和逻辑缜密的“伏羲”AI不同,一家扎根于地球数字废墟(旧互联网数据中心遗址)的“奇点网络”公司,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AI发展道路。他们的创始人是一群被称为“数字嬉皮士”的年轻程序员和神经学家,痴迷于模拟人脑的混沌思维和直觉联想。
他们开发出的不是单一的强人工智能,而是一种被称为“蜂群意识节点”的分布式弱AI系统。每一个节点单独来看,智能有限,只能处理特定、简单的任务,如分析一片固定区域的传感器数据流模式,或监控特定频段的通讯背景噪音。但当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节点通过一种受修真“神念网络”启发的新型协议连接起来时,却能涌现出令人惊叹的群体智能。
这套系统最初被用于优化地球城市的交通管理和能源网格,效果显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军事潜力被一位有远见的联盟中层军官发现。当时,军方正苦恼于帝国新型电子战单位对“铁壁”防线传感器网络的间歇性、低强度干扰,这种干扰难以追踪源头,却像蚊子一样令人烦躁且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去过滤。
“奇点网络”的“蜂群系统”被尝试性部署到防线几个受干扰最严重的节点。结果令人震惊。这些分散的、看似“愚蠢”的节点,对那种微弱的、不断变化的异常信号表现出了远超“伏羲”子AI的敏感性。它们不像“伏羲”那样试图去理解干扰的逻辑,而是单纯地将其标记为“非正常模式”,并通过节点间的快速信息交换,以近乎光速锁定干扰信号的传播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甚至在“伏羲”主AI完成分析前,就反向推导出了几个可能的干扰源大致方位!
虽然无法直接定位隐匿的帝国电子战舰,但这为防御方的反制措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联盟立刻与“奇点网络”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将其系统与“伏羲”AI进行互补性整合。“伏羲”负责宏观战略推演和核心决策,“蜂群”则负责处理海量的、低价值的、非常规的战术级信息,构成了战场感知系统的“潜意识”层,让帝国的渗透和骚扰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