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轨道外,那决定文明命运的终极对决,在死寂与爆发的循环中惨烈上演。每一次帝国舰队主炮的轰鸣,都如同重锤砸在“昆仑”舰的护盾上,迸发的能量余波甚至能扰动远在数亿公里之外的地球高层大气,引发极光的狂舞。每一次地球联军决死的反冲锋,都意味着又一批最优秀的儿女,将血肉与忠魂永远留在了那片冰冷的虚空。
前线每分每秒都在燃烧着生命与资源,而在被层层护盾笼罩的地球家园内部,另一种无形的侵蚀,正伴随着每日发布的、经过严格筛选却依旧难掩严峻的战报,如同缓慢扩散的毒素,悄然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持续的高强度战争和与日俱增的伤亡数字,正在一点点地消磨着这个文明最初的同仇敌忾,滋生出难以驱散的疲惫、焦虑与深入骨髓的恐惧。
战争初期,那种“保卫家园、抵御外侮”的悲壮与团结,曾是支撑整个文明的精神支柱。人们为每一次局部的胜利欢呼,为每一位牺牲的英雄落泪,坚信正义与勇气终将战胜邪恶。然而,当战争从“冲突”演变为“消耗”,当英雄的赞歌逐渐被漫长牺牲名单上那冰冷、冗长、仿佛没有尽头的名字所取代,一种无力与麻木感,开始悄然蔓延。
“又是三千人的阵亡……昨天是两千八……”
“第几舰队来着?好像……好像是‘朱雀’分队,全军覆没了……”
“火星轨道防线还能撑多久?柯伊伯带那时候,也说能撑很久……”
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战况的语气,不再有最初的激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不确定。那来自星空彼岸的捷报,即便存在,也被宣传部门谨慎处理,似乎永远无法抵消每日都在增加的伤亡数字带来的沉重。希望,如同风中残烛,光芒在持续的战损报告中变得越来越微弱。人们依然会为前线祈祷,但那份祈祷中,开始掺杂着对明天是否会有更坏消息的恐惧,以及对这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本身的质疑。
“苍穹”最高战备状态下的地球,一切资源向战争倾斜。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质量,正在无可避免地滑向谷底。
物资配给制度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食物、能源、甚至洁净水都实行定量供应。以往稀松平常的娱乐、消费、非必要的旅行几乎绝迹。城市夜晚灯火管制,街道上巡逻的不再是警察,而是表情肃穆的民兵和偶尔低空掠过的、喷涂着军方标志的运输机。整个社会像一根被绷紧到了极致的弦,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生存”与“战争”这两个核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工厂里,工人们被迫进行着三班倒的极限劳作,生产着战舰零件和武器弹药,疲惫和工伤率急剧上升。
田野间,农民们在自动化机械被大量征用后,不得不依靠更原始的方式耕种,以保障最基本的粮食供给。
研究所内,科学家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试图在最短时间内破解帝国科技或取得技术突破,失败和挫折是家常便饭。
起初,这种牺牲被视为必要的、光荣的。但当牺牲变得日常化,当疲惫累积到一定程度,而前线的胜利却依旧遥不可及时,怨怼便开始在沉默中滋生。
“我们在这里节衣缩食,没日没夜地干活,前线到底怎么样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修士和将军,他们真的在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死活吗?”
“这样的日子,到底还要过多久?”
这些声音或许不会公开表达,却在家庭的晚餐桌上,在工厂的休息室里,在排队领取配给物资的长龙中,通过一声叹息、一个无奈的眼神、一句压抑的抱怨,悄然传递、发酵。
帝国舰队那遮天蔽日的影像,虽然被官方严格控制,但总有一些碎片化的、未经证实的恐怖画面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民间。那三艘如同移动山脉的“星球毁灭者”,那艘扭曲怪异的“污染巨舰”,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恐惧的最佳载体。人们开始不由自主地想象,如果火星防线失守,这些可怕的造物降临地球上空,将会是何等末日般的景象。
这种对未知毁灭的恐惧,与对现状的不满交织在一起,开始侵蚀对联盟当局的信任。
有人认为当局隐瞒了真实的战况,局面远比公布的更加糟糕。
有人质疑将绝大部分资源投入“昆仑”舰和火星防线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认为应该更多考虑地球本身的防御甚至……“后路”。
更有甚者,开始暗中流传一些荒谬的耳语:“也许……投降并不是最坏的选择?至少……能活下来。”
尽管主流舆论依然坚定地支持抗战,但这些潜藏的、由疲惫、焦虑和恐惧孕育出的负面情绪,如同地底暗流,正在悄然侵蚀着文明团结的基石。社会不再是铁板一块,裂缝在无声无息中扩大,只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便会彻底显现。
远在火星轨道,正全神贯注应对帝国猛攻的王也,其浩瀚仙识并非只专注于眼前的敌人。他与地球本源气息相连,更能隐约感受到那股来自母星方向的、弥漫在众生心头的沉重与灰暗。那是一种混杂了绝望、疲惫、怨憎的“浊气”,与战争初期那股纯粹而激昂的“愿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20xs.org)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