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最后写道:“…流民聚集,恐生事端,乞请陛下速决!”
朱元璋览奏,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水患、催税、流民…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他最为敏感的问题——江南的税赋,江南的吏治,江南那似乎永远理不清的烂账!
而刚刚经历朱亮祖案,朝局微妙之际,突然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流民事件,这背后,真的只是天灾和地方官酷吏那么简单吗?
又是数日……
江南流民骤聚的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砸在刚刚因朱亮祖案而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上。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刚刚以铁血手段处置了骄横的勋贵,本以为能震慑四方,却没料到后院起火,而且是在帝国财赋根本的江南之地!
水患是天灾,固然可畏。但地方官府非但不全力救灾,反而变本加厉地催逼欠税,以致百姓弃家舍业,蜂拥至天子脚下乞活!这简直是赤裸裸地打他朱元璋的脸!是在告诉天下人,他治下的官府,是如何的昏聩无能,是如何的盘剥百姓!
“好…好得很!”朱元璋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一种冰冷的杀意,“咱的江南,咱的粮仓,咱的官员!真是给咱长脸啊!”
他冰冷的目光扫过丹陛之下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尤其是在几位出身江南的部堂高官身上停留了片刻,让那几人瞬间汗流浃背。
“应天府尹的奏疏,你们都听到了?”朱元璋厉声问道,“数千流民聚集京城之外!尔等食君之禄,可有何策以解燃眉之急?又可有何策以绝此后患?!”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轻易出声。赈济流民容易,但深究其根源,必然要触及江南税赋、吏治这些积重难返的沉疴痼疾,其中牵扯的利益网络盘根错节,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户部尚书硬着头皮出列:“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即开仓放粮,安置流民,以防生变。臣即刻督办此事。”
“然后呢?”朱元璋逼问,“吃完这顿赈济粮呢?让他们回去继续被盘剥?然后明年再来一次?!”
户部尚书哑口无言,讷讷不能言。
就在一片死寂之中,朱元璋的目光再次定格在了队列前方的吴铭身上。
“吴铭!”
“臣在!”吴铭应声出列。他知道,该来的终究来了。
“流民聚集,源于地方官昏聩贪酷,吏治败坏!都察院负有监察之责!”朱元璋的声音响彻大殿,“咱命你为钦差大臣,即刻前往江南,督办赈济事宜,彻查水患前后地方官府所为!给咱查清楚,是谁,敢在灾年依然横征暴敛!是谁,逼得咱的百姓活不下去!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官居何职,一律严惩不贷!”
“臣,遵旨!”吴铭躬身领命,没有任何犹豫。内心OS:“果然…老朱这是要借我这把刚砍完勋贵的刀,再去刮江南的骨疗毒了!这差事,比查朱亮祖还烫手啊…”
满朝文武心中俱是凛然。皇帝果然又动用了这把最锋利的刀!而且这一次,是直接插向了江南集团的核心腹地!吴铭此去,绝非仅仅是赈灾那么简单,分明是要去掀起一场针对江南官场的审计风暴!
那些江南籍的官员们,脸色更是难看至极。吴铭的狠辣手段,他们早已在粮仓案中领教过。如今他携钦差之威,直扑江南,岂会善罢甘休?
退朝之后,吴铭立刻被召至乾清宫面授机宜。
暖阁内,朱元璋屏退左右,只留下吴铭一人。
“江南的情况,比奏疏上说的,只坏不好。”朱元璋没有了朝堂上的震怒,语气却更加深沉,“水患或许不假,但那些官绅豪强,惯会借此机会兼并土地,转嫁税负,甚至谎报灾情,中饱私囊!咱这些年,不是不知道,只是…时候未到。”
他看着吴铭:“如今,时候到了。朱亮祖案已了,咱腾出手来了。咱要你去,不只是查几个贪官,办几个酷吏。咱要你给咱撕开一道口子,把江南那摊子烂账,给咱好好清一清!”
“臣明白。”吴铭沉声道,“只是…江南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臣恐…”
“你怕得罪人?怕扳不动?”朱元璋打断他,目光如电,“咱给你钦差节钺,准你便宜行事!遇有阻挠,四品以下官员,你可先拿后奏!所需人手,可从都察院、刑部、甚至锦衣卫中抽调!咱只要结果!”
这是极大的信任,也是极大的压力。
“臣,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望!”吴铭郑重承诺。
“嗯。”朱元璋点点头,语气稍稍缓和,“去了那边,眼睛放亮些。江南也不全是蠹虫,亦有能吏干员。该用则用。记住,咱要的是整顿吏治,安定民心,不是要把江南搞得鸡飞狗跳,影响朝廷税赋大局。这个度,你自己把握。”
“臣谨记陛下教诲。”
离开乾清宫,吴铭立刻开始筹备南下事宜。他首先从都察院绩效考核优异的御史中挑选了几名精干可靠、且与江南利益瓜葛较少者作为班底,又向刑部借调了数名精通刑名、账目的老手,同时通过毛骧,协调了一小队锦衣卫便装随行,以备不时之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