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徐妙锦轻声问。
“嗯,解决了一个。”吴铭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方,“但还有更大的,藏在海那边。”
“那就去把它也找出来。”徐妙锦的语气平静而坚定,“我和孩子们,等你回家。”
平江伯府的抄家所得,尤其是那几箱来自密室的核心卷宗,被迅速转移至宫中一处绝对机密的偏殿。
朱元璋亲自下令,由吴铭牵头,抽调翰林院中最擅密码古文的饱学之士、锦衣卫内精于刑名鉴定的高手,组成一个临时的“译析专班”,日夜不停地对这些书信、账册进行梳理、破译和研判。
殿内烛火通明,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锭和一丝紧张的气息。吴铭坐镇其中,既要统筹协调,自己也亲自参与关键信件的分析。他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种海量杂乱的信息筛选和模式识别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专班的工作进展起初并不顺利。“雾隐”的信件多用隐语和代称,且笔迹似乎经过刻意伪装,时而娟秀如女子,时而狂放似武夫,显然极其谨慎。与“星槎”的通信则相对直接,但涉及具体人名、地点时,也多以代号或暗语替代。
打破僵局的,是一封“雾隐”写给陈桓的、关于如何处置一批“南洋来的特殊木料”(实指优质造船木材)的信件。信中提到了一个交货的沿海地点,用的代号是“三叉口”。一位老翰林在翻阅古籍和地方志时,偶然发现,前朝海图中,福建漳州府海外有一处暗礁密布、水道形似三叉的险要之地,当地渔民世代称之为“鬼叉口”,官方图籍则讳称“三礁口”!
“三叉口就是鬼叉口!”这一发现令人振奋!这不仅确认了一个可能的秘密交接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解读“雾隐”密信中地理代号的钥匙!
顺着这条思路,专班开始集中攻关所有带有地理指示的信件。结合缴获的海图、地方志以及张老汉等沿海人员提供的口头信息,越来越多的代号被破译出来:“双鱼岛”可能指代澎湖以东某双峰岛屿,“沉舟滩”可能是一处容易搁浅的浅水区……“雾隐”海外势力活动范围的轮廓,正在一点点变得清晰。
与此同时,对与“星槎”通信的破译也有重大收获。在一封催促陈桓加快“货品”(指盐引兑换的资金)交付的信中,“星槎”略带焦急地提到,“主上对‘火鸦’进度不满,望速决断”。
“火鸦”! 这是一个全新的代号!从上下文推断,这极有可能指的是“夜枭”组织正在进行的某项与火器相关的秘密项目!这与之前发现的他们搜集火器工匠、图纸的行为完全吻合!
“他们在海外,可能正在试图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吴铭得出这个结论时,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一个拥有庞大资金、严密组织,并且致力于发展先进武器的海外敌对势力,其对大明的威胁程度,远超寻常倭寇或海盗!
所有破译出的零散信息,被吴铭系统地整理、标注在一张巨大的东南沿海及南洋海域图上。一个个被破译的代号地点被圈出,之间用箭头连接,形成了一张虽然仍不完整,但却足以让人触目惊心的“夜枭”组织活动网络图!其核心区域,似乎指向了琉球群岛以南、吕宋以北的一片广阔海域,那里岛屿星罗棋布,航道复杂,正是隐匿的绝佳场所。
带着这份初步成果和研判报告,吴铭再次觐见朱元璋。
武英殿内,朱元璋俯身在那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海图前,目光锐利如鹰,久久不语。吴铭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能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混合着愤怒、警惕和决断的复杂气息。
“好啊……真好啊……”朱元璋终于直起身,声音低沉,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质感,“就在咱的眼皮子底下,不,是在咱的大门口,竟然盘踞着这么一条毒蛇!建窝点,搞火器,还想掏空咱的江山!”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咱原本想着,把海一封,就能保个清净。现在看来,是咱想错了!你越是躲着,这些魑魅魍魉就越是嚣张!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吴铭心中一动,意识到朱元璋的想法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果然,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看向吴铭:“吴铭,你之前跟咱说的开海、设市舶司,咱当时觉得还不是时候。但现在,咱改主意了!”
他指着海图上的那些代号地点,语气斩钉截铁:“光靠岸上防守,太被动!咱得把船派出去!得让咱们的水师,能名正言顺地到这些地方去转一转,看一看!得让咱们的商人,能把那边的消息带回来!这海,不能永远关着!”
“陛下圣明!”吴铭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若要肃清海患,知己知彼,主动出击,确为上策。有限度地开海,恢复市舶司,既可通商惠民,更可借此平台,搜集情报,震慑宵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