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风波看似随着朱元璋的金口玉言而尘埃落定,“镇国秦王”的显赫爵位和“世袭罔替”的丹书铁券,将吴铭的权势推向了新的高峰。然而,权力的蛋糕被骤然切走如此巨大的一块,带来的不仅是表面的恭贺,更有暗地里的觊觎与汹涌的暗流。
接下来的几日,吴铭并未沉浸在受封的喜悦中,他深知“秦王”之位既是荣耀,更是架在火上烤。他第一时间将更为详细的《玉米、土豆推广种植纲要》、《番薯贮藏与育苗初探》等整理成册,通过太子朱标呈递内廷,并主动请求参与皇庄的首次试种工作,姿态放得极低,明确表示一切由陛下和太子决断,自己只提供技术辅助。
这一举动,稍稍安抚了一些因他骤升而心怀忐忑的朝臣,也让朱元璋暗自点头,觉得这小子虽然功劳大了,但脑子还是清醒的,懂分寸。
这日下朝回府,刚踏入装饰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温馨的秦王/府(原镇国武王/府已按制扩建),一个小小的身影就如炮弹般冲了过来,一把抱住他的腿。
“爹爹!” 软糯的童声响起,是双胞胎中的吴麒(或是吴麟,两个孩子长得太像,有时连吴铭和徐妙锦都需仔细分辨)。
紧接着,另一个小家伙也跑了过来,有样学样地抱住另一条腿:“爹爹,举高高!”
吴铭脸上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弯腰一手一个,将两个沉甸甸的小儿子轻松抱起,引得他们咯咯直笑。老大吴定国则像个小大人似的,站在不远处,规规矩矩地行礼:“孩儿见过父亲。” 虽才五六岁,却已隐隐有了徐达那一脉的沉稳气度。
“好了好了,莫要缠着你们父亲。” 徐妙锦笑着从内院走出,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反而增添了成熟的风韵与从容。她接过吴铭脱下的朝服,柔声道:“今日朝中无事吧?”
“风波暂平,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吴铭简略一句,抱着儿子们走到院中石凳坐下,将朝堂上关于新旗和海外权柄的争论当趣事般说给妻儿听,自然是省略了其中的凶险,只突出自己如何“舌战群儒”、“智计百出”。
徐妙锦何等聪慧,岂能听不出其中的刀光剑影,但她只是含笑听着,偶尔配合地露出惊叹表情,满足自家夫君那点小小的炫耀心理。孩子们则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吴定国,眼中闪着崇拜的光芒。
“爹爹真厉害!” 吴麒拍着小手。
“像外公一样厉害!” 吴麟补充道。
正说笑着,门房来报:“王爷,魏国公府送来帖子,国公爷请您过府一叙,说是……得了些新奇的野味,请您品尝。”
吴铭和徐妙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徐达这“傲娇岳父”的性子是改不了了,想关心女婿,或者打听海外新鲜事,从来不肯明说,总是找各种由头。
“告诉来人,本王稍后就到。”
吴铭起身,捏了捏徐妙锦的手:“岳父相召,不得不去。看来今晚这‘野味’,不那么好吃啊。”
徐妙锦替他整理了一下常服的衣领,轻笑道:“父亲那是想你了,又拉不下脸。他最近腰腿有些不适,你带去些活血的药油,再与他说说,莫要再偷偷尝试你留下的那些‘健身动作’,量力而行。”
吴铭点头,心中暖流涌动。这就是他在这个冰冷又炽热的洪武时代,最坚实的港湾。
魏国公府,宴客厅。
没有外人,只有翁婿二人对坐。桌上的所谓“野味”,不过是些寻常的獐子肉、山鸡,酒也是寻常的烧刀子。
几杯酒下肚,徐达黑红的脸膛更显颜色,他抹了把嘴,瞪着吴铭:“小子,如今是秦王了,翅膀更硬了。朝堂上那些酸儒,没难为你吧?”
“劳岳父挂心,些许风浪,不足挂齿。” 吴铭笑着给徐达斟满酒,“倒是岳父,听闻您近日又在操练家将?妙锦说您腰腿不适,让小婿带了药油来,您可得按时擦拭,那些强身健体的动作,需循序渐进。” 说着,将一个小瓷瓶推了过去。
徐达接过药瓶,哼了一声,却没拒绝,揣入怀中:“老子身子骨硬朗得很!用不着你们小辈操心。” 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语气严肃了几分,“不过,你小子这次风头出得太大了。秦王……这爵位,自大唐之后,有几个异姓臣子能安稳坐到头的?陛下如今信你,是念你的功劳和那些能活人无数的庄稼。可人心易变,尤其是……天心难测。”
吴铭神色一凛,收起笑容,正色道:“小婿明白。岳父教诲,铭感五内。海外权柄,我已主动请辞,祥瑞推广,亦只愿从旁协助,绝不多揽权。如今只想守着妙锦和孩子们,为大明百姓能吃饱饭尽些心力。”
“嗯,心里有数就好。” 徐达见他能如此清醒,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又饮了一杯,“你那几个庄稼,当真能亩产数十石?” 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老于军旅,他太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