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吴铭此议,看似为国聚财,实乃动摇国本!士绅乃国家柱石,优待士绅乃历朝历代之成法,岂可轻废?此例一开,天下士子寒心,谁还愿为朝廷效力?!”一位白发老御史痛心疾首。
“陛下!摊丁入亩,更是荒谬!人丁有贫富,田亩有肥瘠,岂能一概而论?此策若行,必致富者田连阡陌而赋税不增,贫者无立锥之地却需承担重税,此非均平,实乃助纣为虐!”另一位江南籍的给事中慷慨激昂。
“臣闻北疆已有民怨,流言四起,皆因吴铭之政而起!长此以往,恐生民变!臣恳请陛下,立即停止一切所谓‘新法’试点,严惩妖言惑众、离间官民之吴铭,以安天下之心!”
弹劾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向御案,言辞之激烈,指控之严重,远超之前任何一次。整个奉天殿充满了火药味,支持吴铭的官员寥寥无几,大多保持沉默,静观其变。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员,也被这汹涌的舆论和“动摇国本”的大帽子所震慑,不敢轻易发声。
龙椅上,朱元璋面沉如水,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扶手,看不出喜怒。但熟悉他性格的近臣都知道,陛下越是平静,往往意味着怒火越是炽烈。
太子朱标站在御阶之下,眉头紧锁,双手微微握拳,显然在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愤怒和担忧。他知道,这是改革必然要面对的反噬,但没想到来得如此凶猛、如此一致。
吴铭站在武勋班列之前(因秦王爵位),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指责,脸上却没有任何惊慌,反而带着一丝淡淡的、近乎嘲讽的冷笑。他等这群人跳出来,已经等了很久了。
终于,在一波弹劾的高潮暂歇,殿内出现短暂寂静时,吴铭动了。
他没有立刻大声反驳,而是缓缓走出班列,先是对朱元璋和朱标恭敬行礼,然后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言官们,最后落在了那位带头抨击“摊丁入亩”的江南籍给事中身上。
“陈给事中,”吴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你方才说,摊丁入亩会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而赋税不增,贫者无立锥之地却需承担重税’?”
那陈给事中昂首挺胸,傲然道:“正是!此乃显而易见之理!丁银摊入田亩,有田者自然按其田亩纳税,无田或少田之贫民,本无需缴纳或少缴丁银,如今却要因这几亩薄田而承担原本没有的税负,岂非不公?!”
“好一个‘显而易见’!好一个‘不公’!”吴铭忽然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那本官倒要问问陈给事中,以及诸位弹劾本官的同僚!你们口口声声说贫民无田或少田,那么,我大明如今,是田多民少,还是田少民多?!”
他不等回答,直接自问自答,声音如同洪钟,震撼殿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田,自有定数!而天下丁口,却在不断滋生!丁银按人头收取,才是真正的不公!富家大户,仆役成群,丁口众多,却可利用权势、勾结胥吏,隐匿丁口,逃避丁银!而贫苦小民,家无余财,男丁就是主要劳力,一丁一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乃至卖儿鬻女,逃亡成为流民!这才是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根源!”
他踏前一步,气势逼人,目光如炬地盯着那陈给事中:“陈大人,你江南老家,族中田亩几何?登籍在册的丁口又是多少?你敢不敢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的面,将你陈氏一族的田亩丁册数据,与朝廷存档,一一核对?!看看是否存在‘田连阡陌而丁口寥寥’的‘奇观’?!”
“你……你……”陈给事中瞬间脸色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指着吴铭,却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吴铭这一招太狠了,直接掀桌子!江南士绅,谁家没有隐匿田亩、丁口?这是公开的秘密,但谁敢拿到朝堂之上,在朱元璋面前对质?!
“还有你们!”吴铭猛地转身,手指划过刚才弹劾最凶的几名言官,“你们个个满口仁义道德,为国为民!那本官问你们,你们可知北疆军户,一户需纳丁银几何?可知陕西农户,为了缴纳丁银,需卖多少粮食?可知湖广渔民,为了那按人头算的丁银,需冒着风浪捕多少鱼?!”
他声若雷霆,一句句质问,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们不知道!你们只知道抱着历朝历代的‘成法’当护身符,只知道维护你们以及你们背后那些豪强士绅不纳粮、少纳税的特权!你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家族利益,何曾有过国家?何曾有过那些被丁银逼得家破人亡的升斗小民?!”
“你们说北疆有民怨?不错!是有民怨!但民怨不是因为我吴铭要推行新法,而是因为旧法盘剥太重!民怨针对的,正是那些趴在他们身上吸血,还要散布谣言、阻止他们获得高产作物过上好日子的蠹虫!”
吴铭的声音带着悲愤和一种凛然的正气,他再次面向朱元璋,深深一拜:
“陛下!摊丁入亩,并非要增加赋税总额,而是要将原本按人头收取、极不公平的丁银,转化为按财产(田亩)收取,使得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土地)者,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此乃均平赋税,纾解民困之良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