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那套“固本清源,渐进削权”的削藩方略,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巨网,在建文皇帝朱标的默许与支持下,开始悄无声息地向北疆,尤其是燕王朱棣的势力范围笼罩而去。
“供销总社”的北方分局,加强了对北平及周边州府物资流通的“规范管理”,对一些敏感物资,如优质铁料、皮革、药材的流向进行了更严格的监控。“皇家银行”悄然收紧了对北平方面相关商户的信贷,并开始“核查”燕王府名下的一些产业账目。数支由格物院学子与年轻御史组成的“新政宣导与数据核查小组”,以推广新作物、兴修水利的名义,进入燕王封地,实则暗中记录着军屯、人口、物产的细微变化。
与此同时,朝廷的明旨也接连下达:嘉奖燕王镇边之功,晋其长子朱高炽为世子,加俸禄;却又以“加强九边联防,统一事权”为由,设立“北平行都司”,由朝廷空降将领担任都指挥使,分割燕王部分军权;更下令各藩王护卫需重新登记造册,核定员额,超编者限期遣散。
这一套组合拳,软硬兼施,明升暗降,正是吴铭“温水煮蛙”之策的体现。
然而,朱棣并非池中之物。他能在洪武朝诸多皇子中脱颖而出,镇守北疆重镇多年,令北元残余闻风丧胆,其政治嗅觉与权谋机变,远超常人。朝廷这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动作,在他眼中,无异于一步步收紧的绞索。
北平,燕王府。
烛光下,朱棣负手立于巨大的北疆舆图前,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其麾下谋士道衍(姚广孝)和尚,以及大将张玉、朱能等心腹,皆肃立一旁,气氛凝重。
“王爷,”道衍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朝廷近来动作频频,供销社卡我物资,银行断我财路,核查小组遍布乡野,如今又设行都司,欲分我兵权……这步步紧逼之势,已然明朗。建文皇帝,是容不下王爷了。”
朱棣冷哼一声,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的南京位置:“黄口小儿,听信谗言(暗指吴铭),自毁长城!若无本王在北疆浴血,他安能稳坐那金陵龙椅?!”
“王爷,朝廷势大,且有名分大义,若公然抗旨,恐……”张玉面露忧色。
“抗旨?”朱棣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他们这是要逼死本王!岂不闻‘狡兔死,走狗烹’?蓝玉便是前车之鉴!本王岂能坐以待毙?!”
他看向道衍:“大师,依你之见?”
道衍眼中精光一闪,双手合十,语气却带着森然杀意:“阿弥陀佛。陛下既被奸臣蒙蔽,行此骨肉相残之事。王爷为求自保,清君侧,靖国难,乃是顺天应人之举!如今朝廷新政,看似光鲜,实则苛政猛于虎,已惹得天怒人怨,尤其江南士绅、北方勋旧,多有不满。此正是王爷起兵之大义所在!”
“清君侧,靖国难!”朱棣反复咀嚼着这六个字,眼中光芒越来越盛。这是一面再好不过的旗帜!既能掩盖其争夺皇位的野心,又能争取那些对建文朝和吴铭新政不满的势力。
“只是……”朱能迟疑道,“朝廷掌控钱粮,更有吴铭那厮诡计多端,其‘供销社’、‘银行’体系盘根错节,若战事一起,我军后勤……”
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吴铭?哼,他以为凭借那些奇技淫巧便能掌控一切?殊不知,人心向背,才是根本!他断了本王的官方补给,难道本王就不能自谋生路?”
他走到窗边,望向南方,仿佛能穿透千里,看到那座繁华的金陵城:“传令下去!第一,暗中联络草原诸部,许以重利,换取战马、皮货,乃至……必要时引为外援!第二,命我们的人,利用商会掩护,秘密囤积粮草、军械,地点要分散,隐蔽!第三,加快王府护卫及忠诚边军的操练,汰弱留强,准备起事!”
“王爷圣明!”众心腹精神一振,齐声应诺。
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在北平这座古老的城池中,悄然酝酿。而南京的吴铭,很快便通过蒋瓛那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网络,捕捉到了那山雨欲来的气息。
“王爷,燕王府与草原的联络频率增加,且有大量不明来源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入北平。我们在北平的几家‘供销分社’仓库,近日屡遭不明身份者窥探。种种迹象表明,朱棣……恐怕要狗急跳墙了。”蒋瓛的汇报证实了吴铭最坏的预感。
吴铭站在格物院的观星台上,夜风吹动他的衣袂。他并不意外,朱棣若是甘心引颈就戮,那也就不是历史上那个永乐大帝了。
“陛下可知情?”吴铭问道。
“已密报陛下,陛下……忧心忡忡,但似乎仍存一丝侥幸,希望燕王能悬崖勒马。”蒋瓛答道。
吴铭摇了摇头,朱标的仁厚,在此时反而成了致命的弱点。他深知,与朱棣这等枭雄,已无和平转圜的余地。
“既然他选择反抗,那便休怪本王,行此阳谋,断你根基了!”吴铭眼中寒光一闪,下达了一连串指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