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畔那场由“靖难神炮”主导的碾压式胜利,以及燕王朱棣最终的俯首称臣,彻底奠定了建文朝对天下的绝对掌控。当吴铭骑着高头大马,在“格物院”新式军乐队(使用改良铜号、军鼓)奏响的、充满力量与秩序感的凯旋曲中,押解着垂头丧气的朱棣及其核心党羽返回南京时,他所受到的欢迎,几乎超越了帝王。
街道两旁,万民空巷,欢呼声震耳欲聋。百姓们感激他结束了可能蔓延的战火,商贾们称颂他维护了稳定的市场,就连许多士子,也在那惊天动地的火炮轰鸣后,对“格物新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好奇。他的声望,达到了穿越以来的最顶峰,如日中天,光芒甚至盖过了深居宫中的年轻皇帝。
紫禁城,奉天殿。
盛大的献俘仪式庄严肃穆。朱棣被除去王冠,身着囚服,跪在御阶之下,往日的雄姿英发荡然无存,只剩下失败者的灰败与沉寂。朱标端坐龙椅,接受着群臣的山呼万岁,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但目光扫过站在百官之首、意气风发的吴铭时,那一闪而过的复杂情绪,却被吴铭敏锐地捕捉到了。
那是一种混合着感激、依赖、以及……深深忌惮的眼神。
封赏是丰厚无比的。吴铭晋封为 “镇国秦王,加授太师,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其长子吴定国荫封世子,赏赐金银田宅无数。耿炳文等将领也各有封赏。整个朝廷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之中。
然而,盛宴之下,暗流已至。
几日后的深夜,蒋瓛再次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吴铭的书房,带来的却不是捷报,而是一份抄录的、几位御史私下议论的记录。
“王爷,风向……有些变了。”蒋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朝中开始有人议论,说王爷……功高震主。虽未明言,但话里话外,都在暗示王爷权柄过重,掌控钱粮、军械、乃至……舆论民心。甚至有人拿汉之霍光、魏之曹操作比……”
吴铭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权力场上亘古不变的规律。他如今的权势,确实已经到了一个让任何帝王都无法安枕的地步。
“陛下……是何态度?”吴铭问道。
“陛下近日,单独召见了几位以‘刚直’、‘清流’着称的老臣,咨询……咨询‘保全功臣’之道。”蒋瓛答道,“而且,陛下对格物院近来呈送的几份关于‘火器改良’和‘海船设计’的奏报,批阅得……格外仔细,还特意询问了其中几个关键技术的细节和掌控之人。”
意图已然明显。朱标在感激之余,已经开始本能地防范和制衡。他需要吴铭的能力来治理国家,但也绝不允许出现一个能够威胁皇权的“超级权臣”。
就在这时,管家送来一封来自宫中的密信,没有落款,只有朱标的私人印鉴。
吴铭展开信笺,上面只有朱标亲笔写下的一行字,墨迹犹新,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燕庶人及其子,当如何处置,方可安社稷、定人心?唯卿熟虑之。”
这看似咨询,实则是最后的试探,也是一道催命的符咒!朱标将处置朱棣父子这个烫手山芋,也是背负历史骂名的决定,直接抛给了吴铭!
若吴铭建议杀,便是替他背上了“残害宗室”的恶名,自损声望,也显得冷酷无情;若吴铭建议留,则立刻会被扣上“心怀叵测”、“欲养寇自重”的帽子!
进退维谷!
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吴铭阴晴不定的脸庞。蒋瓛屏息静气,不敢打扰。
徐妙锦不知何时走了进来,默默地将一杯参茶放在吴铭手边,眼中充满了担忧。她虽深处内宅,但政治的敏锐让她嗅到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危险气息。
“夫君……”她轻声唤道。
吴铭抬起头,看着妻子担忧的面容,又看了看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笑了,那笑容中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却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与决绝。
“妙锦,你说,这煌煌大明,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吴铭忽然问道。
徐妙锦一愣,思索片刻,迟疑道:“是……北元?或是……内部的蛀虫?”
“不。”吴铭摇了摇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是这片土地千年来的……循环。王朝兴衰,治乱更替,如同一个无尽的漩涡。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看似轰轰烈烈,但若不能打破这个循环,终究不过是镜花水月,为下一个‘洪武’或‘永乐’,做嫁衣罢了。”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格物院根据他的描述和零星海图绘制),手指划过浩瀚的海洋,指向那些未知的大陆。
“陛下的猜忌,朝臣的攻讦,都在意料之中。这盘棋,到了该换一种下法的时候了。”
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翌日朝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吴铭对皇帝关于处置朱棣的“咨询”,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答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