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杨士奇等人虽对吴铭可能扮演的角色心存疑虑,但在皇帝盛怒和“通敌”铁证(至少是他们看到的铁证)面前,也只能保持沉默,甚至不得不附和,主张严查到底,以儆效尤。
经此一事,朱标对海防和内部整肃的决心空前坚定。他再次下旨,加大了对沿海水师建设的投入,并默许了林风和新明水师在东南海域更主动的巡防和打击行动。毕竟,无论是真倭寇还是假倭寇,都需要一支强大的力量去应对。
江南血夜的风波逐渐平息,但影响深远。东南海疆的潜在威胁被暂时解除,商路为之一清,至少表面上恢复了秩序。新明水师借机巩固了在东南海域的权威,林风这个“巡海副使”的职位也坐得更稳。
吴铭在京城王府中,看似平静地度过了这段风波。他每日读书、习字、教导吴麒吴麟学问,偶尔去格物院看看,仿佛外界的一切与他无关。只有徐妙锦和极少数心腹知道,他书房深夜的灯火,以及那偶尔蹙起的眉宇间,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
这一日,宫中突然来人,宣吴铭进宫。并非正式朝会,而是在御花园暖阁。
朱标屏退了左右,只留吴铭一人。他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园中萧瑟的冬景,良久不语。
“江南之事,你做得很好。”朱标忽然开口,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吴铭心中凛然,知道皇帝果然看出了端倪,躬身道:“陛下明鉴,臣不知陛下所指何事。江南倭患,乃陛下圣心独断,厂卫得力,方得平息。”
朱标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换了个话题:“葡萄牙人吃了亏,阿尔瓦雷斯回国求援,但其远东舰队主力未损,盘踞琉球以南,与倭寇勾结更密。据报,他们正在大量招募倭国浪人,打造适合近海作战的小船,似有长期骚扰之意。”
“陛下所虑极是。西夷狼子野心,绝不会轻易放弃。未来东南海疆,恐难有宁日。”吴铭顺着皇帝的话说道。
“林风和新明水师,此番立功不小。”朱标话锋又是一转,“朕欲正式任命林风为‘大明巡海总兵官’,总督东南海防事宜,新明水师……可编为‘靖海营’,纳入朝廷序列,一应粮饷补给,由朝廷支应部分。你以为如何?”
吴铭心中一震!这是要将新明水师彻底收编?虽然给了名分和补给,但代价是失去独立性,完全纳入朝廷掌控。
他深吸一口气,谨慎回道:“陛下隆恩,林风及新明将士必感激涕零。然,新明水师自成体系,船械、战法皆与朝廷水师迥异,仓促并入,恐生龃龉,反损战力。且其基地远在海外,粮饷补给,长途转运,耗费巨大。臣以为,不若仍维持现状,令其以‘协防’之名,听调不听宣,朝廷则专注于强化自身水师建设,方是长远之道。”
他再次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坚持新明水师的相对独立性。
朱标盯着他,眼神锐利如刀,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吴铭感觉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但他目光坦然,没有丝毫退缩。
许久,朱标忽然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吴铭啊吴铭,你总是能让朕……又爱又恨。”他挥了挥手,“罢了,就依你所奏。林风仍为巡海副使,新明水师协防。但朝廷派驻之监军、赞画,需有其责,一应重大军情,需及时禀报。”
“臣,代林风及新明将士,谢陛下隆恩!”吴铭深深一揖,心中松了口气。这一关,暂时又过去了。皇帝虽然忌惮,但在现实威胁面前,依旧选择了妥协与合作。
“去吧。”朱标转过身,不再看他,“好生‘休养’,朝廷……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吴铭退出暖阁,走在冰冷的宫道上,冬日的寒风扑面而来,他却感觉内里的衣衫已被冷汗湿透。与皇帝的每一次交锋,都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他知道,所谓的“休养”期恐怕要结束了。江南的麻烦暂时解决,海上的博弈却才刚刚进入更凶险的阶段。而皇帝那句“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更像是一道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江南血夜的余波在朝廷铁腕与默契的沉默中逐渐平息,然而水面下的暗流却愈发汹涌。镇国秦王吴铭在御前那场看似平静实则凶险的奏对后,仿佛真的进入了“休养”状态。他深居简出,除了偶尔去格物院巡视,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王府,教导吴麒、吴麟学问,或是与徐妙锦闲话家常,仿佛一个不问世事的闲散王爷。
但只有身处漩涡中心的人才能感受到那份山雨欲来的压抑。王府周围的眼线有增无减,来自宫中的赏赐依旧丰厚,却透着一种程式化的冰冷。朝堂之上,杨士奇等人虽不再公开攻讦吴铭,但每每议及海防、边务乃至工坊事宜时,那有意无意的疏离与审视,清晰可见。皇帝朱标,则保持着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沉默,既未再召见吴铭,也未对其“休养”状态有任何表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