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太平洋仿佛一块无边无际的深蓝色绸缎,只有船队犁开的白色浪痕,证明着他们正在这片亘古沉寂的水域坚定前行。离开大明海域已有月余,依照镇国秦王吴铭提供的、标注着洋流与风向的奇异海图,舰队一路向东,穿越了常人视为畏途的茫茫深海。
最初的兴奋与离愁,已被漫长航行的单调与对未知的隐隐担忧所取代。即便是最坚韧的水手,面对日复一日几乎完全相同的水天一色,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茫然。唯有舰队核心的几艘船上,气氛依旧保持着一种克制的坚定。
被改装为旗舰的“扬威号”指挥舱内,吴铭正对着那张愈发详尽的“坤舆全图”,手指沿着一条粗重的红线缓缓移动。徐妙锦在一旁安静地翻阅着由格物院整理的、关于海外物产与风土的笔记。已经成长为半大小子的吴麒、吴麟,则趴在舷窗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眼中既有孩童的好奇,也有一丝被漫长旅程磨砺出的沉稳。
“按照海图与星象测算,我们已越过万里之遥,”吴铭的声音打破了舱内的宁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根据航行日志和洋流速度判断,不出十日,我们必能见到陆地——一片广袤远超想象的新大陆。”
他的话语仿佛带着魔力,驱散了众人心头最后一丝阴霾。这信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脑中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知识,以及航行途中,了望哨偶尔发现的、顺洋流漂来的陌生植物残枝和迥异于亚洲海域的飞鸟。
果然,在舰队继续向东航行的第九日黎明,了望塔上传来了撕破晨雾的激动呐喊:
“陆地!正前方!看到陆地了!”
刹那间,整个舰队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所有人都涌上甲板,向着东方眺望。只见海天相接之处,一道漫长而模糊的黑线缓缓浮现,随着距离拉近,逐渐展现出雄浑的轮廓——连绵的山脉、茂密的森林,一片从未在任何中原典籍中出现过的苍莽大地!
“我们到了!”即便是早已心知肚明的吴铭,此刻也忍不住心潮澎湃,用力握紧了栏杆。徐妙锦紧紧握住他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与希望。吴麒、吴麟更是兴奋地欢呼起来。
舰队没有贸然靠近陌生的海岸线。林风指挥水师战舰在外围警戒,派出数艘吃水较浅的“破浪级”战舰,携带精干的水手和陆战队员,以及格物院的勘测人员,小心翼翼地对沿岸进行侦察,寻找适合大规模登陆和建立据点的港湾。
数日后,侦察船带回了好消息:在北侧一处巨大的海湾内,发现了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入海口,河口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有深水良港,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并且发现了少量土着居民活动的痕迹,但似乎并未形成强大的部落政权。
“就是这里了。”吴铭当机立断。这里符合他心目中理想据点的诸多要素:有淡水,有良港,有资源,有一定的开拓空间,且原住民势力不强,便于初期立足。
登陆行动迅速展开。在战舰的护卫下,运输船队缓缓驶入海湾。当跳板放下,吴铭第一个踏上了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脚下是松软湿润的土壤,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腐烂和海洋交汇的独特气息,远处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耳边是各种从未听过的奇异鸟鸣。
一种混合着开拓的豪情与历史重担的复杂情绪,在他心中油然而生。
“以此河口为界,此地,便是我新明在彼岸的第一个根基之地!”吴铭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初登岸的人群,“暂命名此地为‘新明港’!所有人,按预定计划,立刻行动!”
没有过多的欢呼与感慨,生存与建设是第一要务。在吴铭和他核心团队的高效组织下,登陆人员如同精密的齿轮般迅速运转起来。
林风的水师官兵负责警戒和从船上卸载物资;格物院的工匠们指挥人手,利用携带的工具,砍伐树木,平整土地,开始营建最初的木屋和栅栏;懂得农事的随行人员则在勘测附近的土壤,规划未来的农田;医师们则忙着建立临时的医疗点,预防可能出现的疾病。
吴铭亲自参与了选址和规划。他利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粗略划定了居住区、仓储区、工坊区、行政区的范围,并特别强调了卫生设施的建造和饮用水源的净化。徐妙锦则带领部分妇女,负责安顿内务,管理初期的粮食分配,安抚人员情绪。
吴麒、吴麟也被赋予了任务——带着几个同龄的少年和熟悉植物的老者,在护卫的保护下,近距离勘察周边的动植物资源,记录下来,交由格物院分析哪些可能有用,哪些需要警惕。
整个登陆点,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虽然条件艰苦,时不时有毒虫猛兽的骚扰,也有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但在明确的目标、严密的组织和吴铭无形威望的支撑下,开拓的队伍士气高昂,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
登陆后的第五日,预料之中的接触还是发生了。一队在外围森林勘察资源的小组,与十几名皮肤黝黑、身着简单皮裙、手持木质长矛和弓箭的土着相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