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风卷过海面,带着咸腥气息扑打在脸上。林风站在“破浪号”甲板上,望远镜始终没有离开远方那三艘暗红色身影。它们已经在那里静止了整整七天,像三块锈蚀的墓碑矗立在蔚蓝海面上。
“将军,潮位开始变了。”副将低声提醒。
林风嗯了一声,目光依旧紧紧锁定。这些天来,他命令舰队始终保持安全距离,日夜不停地记录着那些金属船的一切细节。它们没有任何活动迹象,没有人员出入,甚至连海鸟都会刻意避开那片海域。
突然,了望哨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呼:“动了!它们动了!”
林风猛地握紧望远镜。只见三艘金属船中的一艘缓缓调转船身,暗红色的外壳在阳光下流转着诡异的光泽。紧接着,另外两艘也以完全同步的方式开始移动,船体表面浮现出细密的蓝色纹路,如同血管般微微搏动。
“记录!全部记录下来!”林风厉声下令,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跳动。他看见那些蓝色纹路逐渐汇聚成复杂的花纹,在船首位置形成一个奇特的符号——一个由三个同心圆和放射状线条组成的图案。
几乎在同一时刻,格物院设置在沿海的观测点也捕捉到了异常。首席大匠宋应星盯着刚刚绘制完成的纹样草图,花白的眉毛紧紧皱起:“这图案……似乎在古籍中见过。”
他快步走向藏书阁,在积满灰尘的书架间翻找。终于,在一本《淮南万毕术》的残卷中,找到了类似的图案记载:“天外之铁,其纹如星,见则兵戈起。”
与此同时,应天府王府内,吴铭正与几位心腹将领商议防务。徐妙锦安静地坐在一旁,手中缝制着孩子们的冬衣,耳朵却仔细听着每一个字。
“根据林风最新传回的消息,那三艘船至今没有进一步行动。”一位将领在地图上指点着,“但科恩的残部已经退守琉球,正在加紧修复船只。”
吴铭正要开口,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侍卫长快步走进,呈上一封密信:“王爷,格物院急报,同时沿海观测点发现异常。”
吴铭展开密信,目光骤然凝固。信上详细描述了金属船表面的纹路变化,以及宋应星找到的古籍记载。他沉默片刻,将信递给徐妙锦:“你怎么看?”
徐妙锦仔细看完,轻声道:“这图案我在父亲留下的兵书中似乎也见过。当年徐达将军北伐时,曾在漠北一处古墓中见过类似刻画,当地牧民称之为‘天罚之印’。”
就在这时,又一名信使匆匆而入:“王爷!南方急报!那三艘怪船突然加速,正朝着大明福建沿海方向移动!”
厅内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局势正在发生意想不到的转变。
吴铭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远天乌云正在聚集,一场风暴似乎即将来临。他沉声道:“传令林风,继续保持安全距离跟踪观察。同时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南京,务必在大明朝廷得到消息前,将我们的发现告知周廷。”
他转身看向徐妙锦:“妙锦,你立即去信给我们在京中的旧部,让他们务必提醒朝廷加强海防。记住,只陈述事实,不要提出任何建议。”
徐妙锦会意点头:“我明白,此时提出建议反而会引人猜疑。”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新明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运转。信使策马扬鞭,朝着西北方向的南京城疾驰;港口的战船升起风帆,随时准备出航;边境的烽火台开始日夜值守。
三日后,南京紫禁城内,健文帝朱标正在武英殿与几位重臣议事。当周廷呈上新明的密报时,首辅大臣不屑地冷哼一声:“这吴铭分明是想祸水东引!什么天外之铁,简直是无稽之谈!”
然而兵部尚书却面色凝重:“陛下,福建巡抚今晨也送来急报,称沿海渔民见到红色怪船出现在外海。虽然说法荒诞,但两地消息相互印证,恐怕事有蹊跷。”
正当众人争论不休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跪倒在地:“陛下,八百里加急!福州水师在外海与不明船只遭遇,三艘战船……全军覆没!”
整个武英殿顿时鸦雀无声。朱标手中的茶盏“啪”地摔碎在地:“究竟怎么回事?”
侍卫颤声回禀:“生还者说,那些船通体暗红,能发射红光,我们的火炮根本无法伤其分毫……”
消息很快也传回了应天府。吴铭听着信使的汇报,眉头越皱越紧。他转向身旁的徐妙锦:“看来,这些金属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危险。”
徐妙锦轻叹一声:“父亲常说,未知的敌人最是可怕。我们现在连它们从何而来、目的何在都不清楚。”
这时,侍卫引着一位风尘仆仆的老者走进厅内。正是从沿海观测点赶回的宋应星。老匠人顾不上行礼,直接展开一卷图纸:“王爷,老夫这些日观察发现,那些金属船每次行动前,船身的纹路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它们似乎对特定的金属有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