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的死激起了新明军民的斗志。次日,当朝廷军队再次攻城时,守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箭矢用尽了就用滚木擂石,滚木擂石用完了就与敌人肉搏。整整一天,朝廷军队未能踏上城墙一步。
但实力的差距终究难以弥补。十日后,新明城墙多处出现裂痕,守军伤亡过半,箭矢、火药几乎耗尽。更糟糕的是,存粮即将见底,城内开始出现饥荒。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转机突然出现。这日清晨,海平面上出现了大批船只。起初朝廷军队以为是自己的援军,但当船队靠近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船上悬挂的是暹罗旗帜!
“是暹罗援军!”城头守军发出震天的欢呼。
暹罗船队不顾朝廷水师的阻拦,强行靠岸。五千暹罗精锐在港口登陆,立即向朝廷军队侧翼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一支神秘的部队出现在朝廷军队后方。他们打着“靖难”的旗号,原来是建文帝的旧部。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暗中活动,此时见新明危在旦夕,终于决定出手相助。
朝廷军队腹背受敌,阵脚大乱。吴铭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新明守军如同潮水般涌出城门,与暹罗军队、建文帝旧部三面夹击。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夕阳西下时,朝廷军队终于溃败,残部向北逃窜。新明城外,尸横遍野,旌旗倒地。
是夜,新明城内灯火通明。吴铭在王府设宴款待暹罗将领和建文帝旧部代表。然而在喜庆的气氛下,暗流却在涌动。
“王爷,此战虽胜,但朝廷绝不会善罢甘休。”暹罗将领直言不讳,“我国虽愿相助,但毕竟远隔重洋,难以及时支援。”
建文帝旧部代表也表示:“我们此次暴露了实力,朱棣必定会加紧清剿。短期内恐怕难有作为。”
送走客人后,吴铭独自在书房沉思。徐妙锦走进来时,见他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
“你在想什么?”她轻声问道。
吴铭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新明孤悬海外,终非长久之计。今日虽胜,他日朝廷大军再来,我们还能指望外援吗?”
“你的意思是……”
“我们必须寻找一个真正的立足之地。”吴铭的目光停留在地图上的某个点,“一个朝廷势力难以触及的地方。”
便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侍卫长呈上一封密信:“王爷,海外商队带回消息,在极东海域发现了一大片无主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吴铭展开密信,眼中渐渐放出光彩。信中详细描述了一片广阔的大陆,那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原住民还处在部落时代。
“天不亡我新明!”吴铭激动地站起身,“传令下去,立即组建远征船队!”
这个决定在新明内部引起了激烈争论。多数人认为应当固守现有基业,不该冒险远航。但吴铭力排众议,坚持要寻找新的家园。
三个月后,一支由三十艘大船组成的远征船队准备就绪。吴铭任命老将周瑞为统帅,带着三千精锐和大量物资,向东航行。
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新明加紧修复城防,整顿军备。吴铭知道,在找到新的家园之前,他们必须守住这片土地。
这期间,朝廷果然又发动了几次进攻,但规模都不大,似乎是在试探新明的虚实。而暹罗和建文帝旧部也陆续提供了一些援助,使新明得以勉强维持。
转眼半年过去,就在众人开始对远征队不抱希望时,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了熟悉的帆影。周瑞的船队回来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不仅带回了那片新大陆的详细地图,还带来了当地的物产样本。周瑞兴奋地向吴铭报告:“王爷,那里真是一片乐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最重要的是,完全在朝廷势力范围之外!”
这个消息让新明上下欢欣鼓舞。经过商议,吴铭决定分批向新大陆移民。第一批由周瑞率领,包括五千军民和大量农具、种子。
临行前,吴铭亲自到港口送行。“记住,”他对周瑞说,“我们不是去征服,而是去寻找新的家园。要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与此同时,吴铭也开始为新明的未来做长远打算。他深知,完全放弃现有基业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将部分力量和资源转移到新大陆,以防不测。
这个计划进行得十分隐秘。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新明陆续向新大陆移民三万余人,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城镇,命名为“新州”。
然而纸包不住火,朝廷最终还是得知了这个消息。朱棣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吴铭意图另立中央的表现。永历三年春,朝廷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
这一次,朱棣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同时,大明水师倾巢而出,彻底封锁了新明所有出海通道。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吴铭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亲自率主力迎战,让徐妙锦带着两个孩子和部分臣民前往新大陆。
“不,我要与你同在!”徐妙锦坚决反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