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仪的赤金指针在 “羌” 字符号处凝成尖锐光刃时,玄龙号正掠过金牛古道的咽喉地带。萧承煜盯着地形扫描图中那座酷似三脚蟾的红色砂岩山坡,指尖划过标注 “营盘梁” 的位置:“7000 年前的细石器制作场,出土 1 万余件文物,填补了南方无细石器文化的空白。” 话音未落,玄序的羊皮卷突然泛起细密的白霜,《长江源脉分图》中中子铺遗址的赤金脉络正被青灰色石屑侵蚀,“蚀魂者在篡改细石器的‘技术基因’—— 他们想把南方独有的细石器说成是‘北方游牧文化传入’!”
阿瑶的纵目面具穿透仅 0.5 米厚的浅表地层,眼前的景象让她金杖上的羌纹瞬间炸裂出金光:3 处相连的细石器加工区如被乱凿的璞玉,核心作坊的楔形石核正被青灰色碎光包裹,石核底部特意修整的斜切面正蜕变成平整的平底形态。“他们在伪造‘北方技术传入’的假象!” 面具的解析光流刺向旁边的黑色燧石堆,那里散落的细石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形态,“中子铺独有的斜底石核技术,是南方细石器独立演化的铁证 —— 现在被改成北方常见的平底石核!”
玄序展开《西南源脉补图》,中子铺遗址的赤金脉络已被三道青灰色石咒锁死:石核加工坑、复合工具区、羌纹刻符壁。西侧的潜溪河畔,蚀魂者正挥动青铜凿,凿尖投射的幽光如冰锥般剖开地层,每凿开一处,就有一批遗存的技术标签在扫描屏上跳变。“他们在利用‘北方起源说’做文章!” 苍烈的机甲冲破晨雾,扫描仪传回骇人的画面:一名蚀魂者将标有 “华北细石器” 的标签贴在斜底石核旁,青灰色光晕流过之处,石核的形态数据瞬间向北方楔形石核特征偏移,“还在伪造仰韶文化的绳纹陶片,想把 7000 年的南方细石器文化说成‘北方传播分支’!”
玄龙号降落在中子铺细石器考古博物馆时,鬓角染霜的唐老正用恒温箱护住一块泛着墨光的燧石。这位当年发现遗址的考古学家,指节因激动而泛红:“那是楔形石核的母石!刚才还能看到底部的斜向修整痕,现在只剩人工打磨的平底了!” 他掀开旁边的展柜,里面整齐排列着石核标本,“中子铺的石核都有特意修整的斜底,是为了固定核体、顺利剥取石叶 —— 现在你看!” 屏幕上,斜底石核的原始形态正被青灰色碎光重塑,逐渐接近北方细石器的平底特征,“1400 余件细石器标本,要被改成‘北方细石器的仿制品’!”
“必须构建‘石核斜底 - 复合工具 - 羌纹刻符’三重印证体系!” 玄序的羊皮卷在晨风中展开,赤金脉络沿着 “中子铺” 字样向下延伸,穿透浅表地层,“斜底石核证明技术本土性,复合工具证明技术升级性,羌纹刻符证明认知传承性 —— 三者被毁,南方细石器的独立起源就会被从谱系中抹去。” 他抬头望向遗址中央的 “三脚蟾” 山坡,青灰色碎光已形成锥形漩涡:“只剩两小时,青铜凿完成九次凿刻,所有本土起源证据都会被替换成北方传入假象!”
萧承煜和陈风冲向石核加工坑时,探方内的遗存已陷入混乱。三十余件楔形、柱形石核斜插在灰白色黏土中,原本清晰的斜底修整痕正被青灰色碎光扭曲,石核表面的剥片疤痕竟在碎光中向北方细石器的平行疤痕转变。陈风扑到石核旁,迅速架设微痕分析仪:“他们在伪造‘技术外来’!” 屏幕上,放大百倍的痕迹清晰显示出原始特征 —— 斜底的磨制角度、剥片疤痕的弯曲弧度,与北方平底石核存在本质差异,“你看这斜底的防滑纹理,是为了适应南方湿润的加工环境,与北方干燥地区的石核完全不同!”
他突然抓起旁边一块带凹槽的骨柄,瞳孔骤缩:“这是复合工具的核心部件!” 骨柄表面虽布满碎光,却仍能看到均匀分布的镶嵌槽 —— 那是用细石叶嵌入骨柄制成的刀具,与蒙溪的镶嵌燧石技术同源却又呈现细石器特化特色,“中子铺的复合工具更注重精细化!这种石叶镶嵌骨刀用于切割兽肉、加工植物,是技术独立升级的铁证,不是北方传入!” 萧承煜将永续晶石嵌入加工坑旁的地层,赤金流光顺着黏土蔓延,那些消失的斜底痕竟重新浮现,在光流中组成清晰的 “制石序列”:从燧石开采到斜底修整,再到细石叶剥离、镶嵌骨柄,每一步都体现着南方独有的技术逻辑。
“快对比陶片纹饰!” 萧承煜挥剑斩断缠绕石核的碎光,“本土文化的关键在器物风格!” 陈风立刻连接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瞬间跳出数据:夹砂红褐陶片的花边纹饰、齿状压印,与北方仰韶文化的绳纹存在明显区别,边缘的附加泥条堆纹更是中子铺独有的装饰风格,“看!这是文化独立的铁证!” 他调出蒙溪遗址的陶片数据叠加对比,两条曲线虽有差异却存在清晰的演化关联,“从蒙溪的简单绳纹到中子铺的复杂花边纹,是南方陶器装饰技术的连续升级,不是北方传入!” 但就在此时,青铜凿方向传来巨响,青灰色石咒突然爆发强光,石核上的斜底痕再次被覆盖。蚀魂者石语者踏着石屑而来,手中青铜凿直指遗存:“没有连续的文化层,这些细石器不过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遗留!华北才是细石器的真正起源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