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天宇已站在西城墙上,手里捏着一卷韩地舆图,指尖在阳翟与新郑之间的官道上反复摩挲。细作凌晨送来的密信还揣在袖中,墨迹未干的字迹透着紧张——“项羽暂缓回师,钟离眜部仍在陈留与彭越周旋”。这行字像一道光,劈开了连日来压在心头的阴霾。
“传令下去,”天宇转身看向身后的亲兵,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召集阳翟、新郑、颍川三地的乡绅与工匠头领,半个时辰后在府衙议事。”
亲兵领命而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城墙上敲出清脆的回响。天宇望着城外薄雾中的田野,韩地多平原,一马平川的地形既是优势也是隐患——无险可守,一旦楚军真的杀回来,骑兵半天就能冲到阳翟城下。他深吸一口气,袖中的密信被捏得发皱,那是用明矾水写的,只有浸过特殊药水才能显字,此刻却像烙铁般烫着掌心。
一、聚贤议事,问计乡绅
府衙内很快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乡绅,手里拄着刻满纹路的拐杖;有膀大腰圆的工匠头领,指缝里还嵌着木屑与铁屑;还有几个穿着短打的猎户,腰间别着剥皮刀,显然是熟悉周边山林地形的好手。
“诸位父老乡亲,”天宇将舆图在案上铺开,用石块压住四角,“楚军暂缓回师,这是老天爷给咱们的喘息之机。韩地要想守住,得靠在座各位出力了。”
他指向舆图上的阳翟城:“阳翟是韩地中枢,新郑控扼南下通道,颍川守着东边的咽喉,这三地必须筑起铁壁。我想听听大家的主意——哪里该修城墙,哪里该挖壕沟,哪里能藏兵,哪里的水源不能断。”
人群中立刻起了骚动。最前排的白胡子乡绅颤巍巍开口:“大人,老奴活了七十岁,见惯了兵灾。阳翟城西的卧牛坡看着平缓,其实底下全是硬土,挖壕沟费劲,但做暗堡最好,敌军来了能藏百十来号人,从后面捅他们刀子。”
旁边一个铁匠头领拍着胸脯接话:“暗堡得用夯土混生铁条才结实!我手下有三十个老铁匠,能打造加固城墙的铁栓,保证炮弹都轰不开!”
“还有新郑南边的漯河,”一个猎户模样的汉子站起来,手指在图上一划,“那河看着浅,汛期能涨三丈水。要是在下游筑道水坝,楚军来了就扒开,能淹他们半道!”
天宇不住点头,让文书一一记下,又问:“阳翟到新郑的官道两侧,有没有能埋伏的林子或沟壑?”
几个乡绅对视一眼,其中一个精瘦的老者道:“官道旁有片老槐林,林子密得很,去年还埋了十几具病死的牲口,楚军要是敢走那边,咱们在树上设伏,扔石头都能砸懵他们!”
议事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正午,案上的茶水换了八壶,舆图上密密麻麻标满了红点、蓝线——红点是该筑堡的高地,蓝线是要挖的壕沟。天宇让文书将建议分类整理,城防、水源、藏兵点、机动路线,每一项都记了满满三页纸。
二、征调民力,加固城防
散会后,天宇立刻签发了三道令箭:
第一道,征调民力。阳翟周边五县,每村出壮丁二十人,由乡绅带队,自带锄头铁锹,三日内到阳翟集结。“工钱按市价加倍,管三餐,顿顿有米有菜,”天宇特意叮嘱文书,“若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没人照顾,官府派婆子上门帮忙,绝不能让干活的人分心。”
第二道,调集物资。命新郑的砖瓦窑加开夜炉,每日烧制五千块城砖;颍川的石灰窑暂停外销,所有石灰优先供应城墙修补;阳翟的铁匠铺全部征用,除了打造农具的,其余人都改打加固城墙的铁条、门栓。“给铁匠们发双倍工钱,晚上管一顿肉,”天宇补充道,“谁要是能想出加固城墙的新法子,赏五十贯钱!”
第三道,划分防区。将阳翟城分为东西南北四区,每区由一名校尉负责,搭配两名乡绅做向导,“三天内,我要看到每段城墙都有巡逻队,每处城门都有了望哨,哪个地段出了岔子,唯校尉是问!”
令箭发出时,阳翟城的鼓楼上响起了急促的鼓声,三短一长,是征调民力的信号。很快,街头巷尾就热闹起来,乡绅们带着壮丁往府衙集结,孩子们追着队伍跑,妇人则在家蒸馒头,准备给自家男人带去工地。
天宇骑马穿行在街巷里,看到铁匠铺的伙计们正把犁头、锄头回炉重炼,火星溅在他们黝黑的胳膊上,没人喊烫;砖瓦窑外,牛车排了半条街,车夫们互相打趣,说要把城墙砌得比荥阳还结实。他勒住马,对身边的亲兵笑道:“你看,百姓心里都清楚,守好城,才能过好日子。”
三、打造器械,精研防务
三日后的清晨,阳翟城外的空地上已摆满了奇奇怪怪的物件。有铁匠们新造的“狼牙拍”——一块丈许长的木板,钉满三寸长的铁刺,用铁链吊在城门内,敌军破门时放下,能砸烂一片;有木匠做的“转射”,嵌在城墙垛口,能转动着射箭,自己却不暴露身子;还有猎户们出主意做的“地听”——埋在地下的陶瓮,耳朵贴上去能听到半里外的马蹄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20xs.org)秦末龙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