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谋逆之心,却具颠覆社稷之力!
这对任何君王都是致命威胁。
若遇明君或许尚有转圜,偏偏公子偃并非宽厚之主。
更兼有郭开这等佞臣在侧煽风点火......
李牧的结局,已然注定。
"相国继续,寡人要听你的见解。
"
"诺!"
郭开暗自窃喜,面上却不露分毫。
"臣方才所言仅是一面之词。
最关键的,还在秦太子身上。
"
"诸位试想,若激怒秦太子,谁人能挡?"
李牧怒目而视:"他敢!邯郸城下,定叫他血溅三尺!"
郭开阴恻恻反问:"敢问武安君,比之燕国大将吕布如何?"
李牧沉吟片刻,坦然道:"虽未与吕布正面交锋,但从各方情报来看,此人之勇武确与我相当。
"
他言语间仍有所保留。
实则情报显示吕布武艺与其不相伯仲,但那吕布天生神力,正值当打之年。
而李牧...
岁月不饶人!无论是体力还是其他,如何敌得过这位年轻悍将?若当真以命相搏,他必败无疑。
郭开抚掌笑道:"这不就结了!"
"连武安君都自认难敌吕布,可那吕布却被嬴天衡一剑击败。
即便您亲自出马,又能改变什么?"
"当日燕王以五万精兵护驾,结果如何?还不是被其一招击溃,扬长而去..."
"换作我们赵国,结局恐怕也别无二致!"
李牧厉声道:"五万不行,便调五十万!"
"我就不信嬴天衡能以一敌百万!"说他不如人,说他的将士不如人,这对李牧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
郭开却反唇相讥:"敢问武安君,若调集如此大军,边境防务当如何?匈奴岂会坐失良机?"
"城外五十万秦军又岂会按兵不动?"
"到那时,赵国危矣!"
"退一万步说,即便匈奴与秦军皆不动,武安君真以为五十万大军就能诛杀秦太子?"
"即便侥幸得手,赵国又将付出何等代价?"
"无论怎么看,与秦国硬碰硬,吃亏的终归是我们赵国!"
李牧面红耳赤:"无论如何,我绝不答应借道于秦!"
他心里雪亮:一旦让秦军借道,待燕国覆灭,下一个就轮到赵国了...
届时腹背受敌,赵国如何自保?故而无论如何,他绝不妥协。
"放肆!"
郭开突然厉喝:"武安君!莫非在你心中,大王的安危就一文不值吗?"
"置君王于险境,执意与秦国为敌。
"
"你究竟意欲何为?"
李牧勃然大怒,正欲反驳,却被身旁的廉颇死死拽住。
赵偃不悦地瞥了李牧一眼,淡淡道:"寡人以为相国所言在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在场群臣心知肚明,赵偃这分明是要应允秦国借道之举了。
众人不敢再阻拦,生怕触怒 ,更畏惧郭开记恨报复。
既然 都已首肯,何必多此一举?
"相国明鉴,臣等赞同!"
邯郸城内,李牧府中。
廉颇神色凝重:"武安君,赵国此次危矣。
"
李牧叹息:"王命难违。
待秦军退去后,须即刻驻守易水防备。
"
秦国情报网遍布六国,黑冰台、影密卫等组织无孔不入。
此次郭开之举,必有不良人暗中推动。
"秦军虽强,却不及人心险恶..."李牧眼中浮现深深忧虑。
"不如联合他国?"廉颇提议。
"韩国内乱自顾不暇,燕国更无力抗衡。
"两人相对无言。
"必须让王上明白此事凶险!"
与此同时,边境的白起正欲开战,却收到惊人战报——嬴天衡单枪匹马大破燕军,威胁 偃竟使其屈服。
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不禁怀疑:如此战绩,当真人力可为?
让我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身处地思考,白起认为自己遇到同样处境或许能安全撤退,但绝不可能像嬴天衡那般从容自若。
更遑论轻描淡写就使数万大军丧失战斗力。
"太子殿下真是大秦的祥瑞!"
"陆地神仙的境界果然超出常人理解!"
白起与赵军已经相持三日,双方都按兵不动。
这个时代的战争方式还相当原始,主要依靠战阵对垒,伏击、诱敌和偷袭已属高明战术,多数情况下仍是阵地攻防。
早年间,战争更为简单直白——交战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列阵厮杀。
胜负全凭实力。
直到一位名叫孙武的人提出"兵者诡道也",战争格局就此改变。
各种计谋层出不穷,胜利成为唯一准则。
"来人!"
白起擂鼓召集将领。
此次出征,随行将领众多,连老将王翦都执意跟随。
作为白起的崇拜者,王翦软磨硬泡才得到嬴政准许。
"参见武安君!"
众将行礼。
白起在秦军中的威望,犹胜李牧在赵军中的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