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北京国贸写字楼还亮着灯,格子间里的屏幕映着年轻人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外卖骑手在空荡荡的街道飞驰而过,保温箱里的餐食是他今晚的第 32 单;刚下播的主播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却还在回复着粉丝的留言 —— 这些场景都在提醒我们:真正想赚钱的人,早把欲望烧成了行动的火把,在别人酣睡时默默赶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讲得很明白,人只有先解决生存需求,才有余力追求自我实现。但现实里太多人把顺序搞反了 —— 明明银行卡余额撑不过 3 个月,却总想着诗和远方;刚付完房租口袋空空,却对着奢侈品橱窗流连忘返。
我见过月薪 8 千的姑娘,用信用卡分期买两万的包,每个月还款时吃半个月泡面;也见过负债百万的中年人,天天拿着鱼竿去河边钓鱼,美其名曰 “修身养性”。不是说这些爱好不好,只是当生存根基还没扎稳时,所有风花雪月都是空中楼阁,一阵风吹过就会坍塌。
雷军当年在金山当总经理时,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办公室常年备着行军床。有次产品出重大 bug,他带着团队连轴转 72 小时,饿了就啃面包,困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儿,最后直接累得躺会议室地板上睡觉。后来他回忆那段日子,说自己 “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
这不是什么励志鸡汤,而是商业丛林里的生存法则:当赚钱的欲望强烈到像呼吸一样重要时,人自然会突破所有舒适区。就像猎豹追捕羚羊时,不会在乎草原上的荆棘是否会划破脚掌,生存的本能会驱动它全力以赴。
查理?芒格说得好:“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 “配得上” 的过程,就是让欲望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欲望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为欲望付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我有个表妹,总说想要做短视频当博主,但几个月过去了,连个账号都没注册,理由不是 “没时间” 就是 “不知道拍什么”。我让她把手机屏保换成 “每月多赚 1 万” 的目标,在书桌前贴满对标账号的爆款数据,每天早起先看半小时对标账号的内容,然后逼着自己去拍,哪怕一开始拍得像 “一坨 shi”,也可以在 “shi” 上慢慢雕花。
她半信半疑地照做了,第一个视频拍得手抖,台词说得磕磕绊绊,但还是硬着头皮发了出去。没想到有几十个人点赞,还有人在评论区提建议。这给了她信心,后来每天下班后拍一条,慢慢找到了感觉。几个月后,她的账号订阅量破万,开始接到商业广告,虽然赚得不算多,但已经超过了她的工资。
这不是玄学,而是心理学上的 “目标视觉化” 原理:当欲望被具象成可触摸的画面,大脑才会启动狩猎模式,主动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也就是现在常说的 “显化” 理论 —— 把模糊的愿望变成清晰的目标,再分解成具体的行动,目标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资源向你靠拢。金卡戴珊就是显化理论的忠实拥趸,她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年轻时就把 “成为名人” 的目标写在日记本上,每天想象自己站在聚光灯下的样子,后来一步步通过行动实现了目标。
前几年,我认识个做跨境电商的男生,他没什么背景,刚入行时连英文邮件都写不利索。但他每天雷打不动分析 20 个爆款产品的数据,把竞争对手的详情页拆解成标题、图片、描述等 N 个元素模板,连客服话术都整理出 N 种场景应对方案。他的电脑里存着几百 G 的学习资料,光笔记就写满了 10 个笔记本。
去年,他的店铺销售额突破千万,别人问起经验,他总说 “运气好、运气好”。但我知道,所谓的运气,不过是他每天分析数据到凌晨的坚持,是他为了搞懂平台规则,把英文条款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的较真。就像农民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时说 “运气好” 一样,这运气里藏着不为人知的汗水。
普通人和赚钱高手之间,差的从来不是机遇或天赋,而是把欲望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机遇就像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但只有主动深呼吸的人才能获得。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持续重复某个行为 21 天,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会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行为就会从刻意为之变成自然而然。那些年入百万的微商团队长,哪个不是从厚着脸皮给陌生人发第一条消息开始的?一开始可能会被拒绝、被拉黑,但重复的次数多了,就知道怎么说才能让人接受,慢慢形成自己的话术体系。
某直播公司培养新人的方法很粗暴:前三个月每天直播 6 小时,把产品卖点和互动话术重复一千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听起来很机械?但数据不会骗人,坚持下来的主播绝大部分都能月入过 5 万。他们不是天生就会直播,而是通过刻意练习,让赚钱的动作变成了本能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挣钱一本通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挣钱一本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