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人把 “弱化自己” 当成 “谦逊”:明明能行,却说 “我不行”;明明能做,却说 “我不会”;明明想要,却说 “我不配”。就像《女性贫困》里的离婚主妇,多年没上班,再就业时只敢应聘保洁员,不是她们真的 “啥也不会”,是长期被打压、被贬低,慢慢觉得 “自己真的没用”。可她们忘了,结个婚、生个孩子,不会把本事都磨掉;只要愿意学,只要敢尝试,总能找到能做的事。
还有些人,把 “弱化自己” 当成 “退路”。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经济困难到吃不上饭,我想帮她找个兼职,她却总说 “我不行”“我怕搞砸”,其实她是想 “提前示弱”——“我水平差,要是做错了,你可别怪我”。可这样一来,别人只会觉得 “她真的靠不住”,哪怕机会送到眼前,也不敢给她。
“谦逊” 是美德,不是自卑;“谨慎” 是好事,不是退缩。该你争的机会,别想着让;该你试的事,别想着躲。就说一句 “我可以试试”,不会掉块肉;就算做错了,也能学经验。你要是总把自己贬成 “没用的废物”,别人只会觉得 “你真的不行”,最后机会都绕着你走,你只能在 “我不行” 的自我否定里,一辈子没出息。
四、不钝化:别把 “麻木” 当看破,该有的感知别丢掉
城里的小张,在工厂里当流水线工人,天天重复着一样的活,早出晚归,像个机器。有人问他 “累不累”,他说 “习惯了,没感觉了”;问他 “想不想换个工作”,他说 “换啥都一样,就这样吧”;问他 “以后有啥打算”,他说 “没打算,过一天算一天”。他才三十岁,眼里却没了光,像个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对生活没了期待,对未来没了信心。
这世上总有人把 “钝化自己” 当成 “看破红尘”:对痛苦没感觉,对快乐没反应,对未来没期待,美其名曰 “看淡了”,其实是 “麻木了”“绝望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它,后来你习惯它,最后你依赖它。” 长期的痛苦、压迫,会让人慢慢失去感知,把 “麻木” 当成 “保护壳”,以为这样就不会再受伤,可实际上,是把自己活成了 “没灵魂的尸体”。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小时候被训练 “不要表达痛苦,否则会挨打”,后来遇到 “肤色事件”,也不愿出面澄清 —— 不是他不想,是他已经 “麻木了”,失去了表达的勇气,失去了对抗的力气。还有那些日本过劳死的员工,说 “像机器一样工作,感觉不到累”,不是他们真的 “不累”,是他们用忙碌麻痹自己,连 “累” 的感知都丢了。
你可以身体累,也可以情绪差,但别把 “麻木” 当 “坚强”。该有的痛苦要感受,才能知道 “哪里不对劲”;该有的快乐要享受,才能知道 “生活有多好”;该有的期待要保留,才能知道 “未来有多美”。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赚钱、为了干活,还要感受风的暖、花的香、人的好,这样的人生,才叫 “活着”。
从底层杀出的人,从不是天生幸运,是他们知道 “什么该要,什么该丢”:不丢 “责任”,所以不幼化;不丢 “尊严”,所以不物化;不丢 “勇气”,所以不弱化;不丢 “感知”,所以不钝化。
你要是总把自己活成 “软柿子”,别人只会觉得你 “好捏”,把你的机会抢走,把你的尊严踩在脚下。从今天起,别再装 “天真”,该扛的责任扛起来;别再当 “商品”,该有的价值亮出来;别再装 “没用”,该争的机会争起来;别再变 “麻木”,该有的感知找回来。
这人间的路,虽然难走,但只要你不把自己活成 “软柿子”,敢扛事、敢争利、敢尝试、敢感受,就一定能从底层爬上来,接住命运给你的那些好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喜欢挣钱一本通请大家收藏:(m.20xs.org)挣钱一本通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