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伙计闻声急忙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受伤的东家们一个个搀扶起来。好在这些东家们还勉强能够站立得住,一行人就这样相互搀扶着,步履蹒跚地缓缓离去。
在围观的百姓看来,他们则是找茬不成,只能灰溜溜地夹着尾巴滚蛋。百姓们不禁纷纷交头接耳,有的人甚至还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这些东家们听着众人的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心中犹如刀割一般难受。回到家中后,好几个人都因为心情郁闷而大病一场。
等到身子彻底好转,他们发现第一楼的生意愈发红火,如日中天,更难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于是,他们只得选择关门大吉。那些地段较好的酒楼,还能将店面转让出去,多少挽回一些损失;而那些地段较差的酒楼,则只能自认倒霉了。
白记之所以还能够顽强地支撑下去。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记的铺子是东家自己个的,无需支付房租,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然而,东家本来也只打算做到本月底就不干了。今天本来不是旬休之日,李伯文之所以会跑这一趟,就是想亲口告诉家里人这个消息,好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弟弟们到时候能去县城里接他一下,毕竟他的铺盖之类的生活用品还得带回家呢。
李伯文本来想让一家人好好吃一顿饭,然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宣布这个坏消息。可谁能料到,他连嘴都还没张开呢,就先尝到了用糟辣椒烹制的菜肴。不同于以往的寡淡无味,糟辣椒酸辣脆爽,让人耳目一新。
李伯文的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也许这糟辣椒能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想到这里,他立刻直奔林知意家,买下了一足两斤装的糟辣椒。甚至连家都来不及回,就急匆匆地赶着牛车往县城赶去了。
林知意不仅没有往高价报,反而还主动给李伯文便宜了三文钱。她原本告诉李伯文的价格是二十五文一坛,可谁能想到李伯文二话不说,直接丢给林知意一串钱,然后转身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等林知意数清楚那串钱竟然有五十文之多时,她心中一紧,连忙抓起钱就往门外跑去,她想要追上李伯文,把多出来的钱还给他。
然而,当林知意跑到门口时,他看到的只有牛车渐行渐远的背影,以及牛蹄扬起的一阵阵尘土。尽管她在后面拼命呼喊,可李伯文似乎完全没有听到一样。
于是,林知意决定怀揣着那串钱,去李德清家一趟,请他帮忙把钱转交给李伯文。
然而,李德清却坚决不肯收下这串钱,还反过来劝林知意:“知意啊,既然是老大给你的,那你就收着吧。他这样做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我们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也绝对不能给他拖后腿啊!”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知意实在不好再拒绝,只得收下了那串钱。
李伯文赶到县城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他刚冲进城门,城门就在他身后缓缓关闭。他顾不得喘息,径直奔向白记。
白记大门紧闭,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丝毫光亮透出。见状,李伯文心中一阵抽痛。
以往这个时候,白记应该是人声鼎沸、灯火辉煌的。顾客们谈笑风生,小二们穿梭其中,忙碌而有序。可如今,这里却漆黑安静得让人害怕,甚至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李伯文绕到白记的后门,轻轻推开门,走进了院子。白记是管吃管住的,他作为账房先生,有幸分配到了一间独立的屋子。而不用像其他小二跑堂一样,好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
起初,白记的生意虽略有下滑,但东家始终坚持按照原有的工钱发放。因此,尽管有人生出异心,蠢蠢欲动,但终究没有人选择离开。
然而,招牌菜被第一楼成功仿制后,白记的生意每况愈。有两位厨子毅然决然地决定另寻出路,紧接着,几个小二和跑堂也毫不犹豫地追随其后。
东家心善,即使在入不敷出的艰难时刻,他依然坚持给留下来的人发放原本一半的工钱。然而,这一决定并未留住所有人的心。好几个打杂的得知工钱减半后,纷纷主动向白记道别,各自去寻找新的机遇。
直到白记的生意愈发冷清,门可罗雀。东家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将工钱削减一半。这一次,剩下的人熬不住,最终纷纷另谋高就,离开了白记。
偌大的白记,如今除了东家之外,只剩下李伯文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烧火丫头。
其实按理来说,酒楼没有了进账,最先被辞退的应该是他这个账房先生。然而,东家是个心善又念旧的,李伯文自己又是一个脸皮厚的,东家不提,他也就当不知道,继续腆着脸赖在这儿。
其实他并不是多在乎那点工钱,而是他觉得做人得有始有终。想当年,他初来白记时,白记的生意可谓是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如今白记要倒闭了,他也得帮着东家将一切事情处理好才能离去。
这就好比一对正值壮年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孩子抚养成人。那么当父母步入暮年时,孩子又怎能对他们置之不理呢?即便其他方面无能为力,但至少养老送终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知意的平淡生活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知意的平淡生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