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栓跟她说:“抖音里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的,哪能当真?你去镇上看看,大部分人都是月薪三千的打工族,跟咱们一样,靠种地、打工过日子。你总盯着那些虚的,觉得三千块的工作不好,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啥也没捞着,还把自己搞得很累。” 张婶听了,慢慢减少了刷抖音的时间,开始专心打理家里的小菜园,还跟着邻居学做手工,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她说:“以前总活在滤镜里,觉得自己过得差;现在踏实过日子,才发现自己的日子也挺好。”
7、活得明白的人都有点 “钝感”,不瞎琢磨才轻松
村里的陈老先生,就是个 “钝感” 的人 —— 有人跟他说 “你种的菜没隔壁的好”,他笑着说 “我觉得还行,自己吃够了”;有人跟他说 “你这房子太旧了,该翻新了”,他说 “住惯了,挺好”,从不会因为别人的话难过。每天看看书、种种菜,日子过得很惬意。
有人问他 “你咋不往心里去”,陈老先生说:“别人的话听听就好,别瞎琢磨。他说我菜不好,我也饿不着;他说我房子旧,我也住得舒服。朋友会走,钱会花光,只有自己的心情和健康是自己的,犯不着为别人的话委屈自己。” 周老栓很认同:“活得明白的人,都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有自己的主见,不瞎琢磨,才能过得轻松。”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因为别人说 “她刺绣不好看” 难过,后来学陈老先生 “钝感” 一点,反而更专心练刺绣,手艺越来越好了。
8、别等 “合适的时机”,平凡日子里也能起步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等 “合适的时机” 学修电动车 —— 觉得 “得有大块时间才行”“得有专门的工具才行”,结果等了半年,啥也没学。后来周老栓跟他说:“哪有那么多合适的时机?你等地铁的时候能看修电动车的视频,洗碗的时候能琢磨电路原理,吃泡面的时候能跟师傅请教问题。命运的齿轮,往往在这些平凡的时刻转起来。”
小栓听了,不再等 “合适时机”—— 每天上班路上看教学视频,晚上回家用旧零件练习,周末去师傅的修理铺帮忙。不到三个月,就学会了修电动车,还在镇上开了个小修理铺。他说:“以前总觉得‘得准备好了才能开始’,后来才知道,开始了才会慢慢准备好。那些平凡的小瞬间,积累起来就是大机会。”
9、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从小事做起才不慌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焦虑 —— 担心孩子学习不好,担心丈夫赚不到钱,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天天想东想西,却啥也没做,越想越慌,连觉都睡不好。周老栓跟她说:“你焦虑是因为想得多、做得少。别躺平,从小事做起 —— 比如今天拖拖地,明天跑跑步,后天给孩子辅导一道题,慢慢就不慌了。生活的大厦,都是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的。”
王二婶听了,开始做具体的事:每天早上起来拖地、做饭,中午去地里干活,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周末还去跳广场舞。慢慢的,她不再焦虑了 —— 孩子的成绩有了进步,丈夫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自己的身体也更结实了。王二婶说:“以前总瞎想,越想越乱;现在做具体的事,反而觉得踏实。焦虑的时候,动起来就对了。”
10、别拿 “为你好” 当令箭,克制才是真善意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拿 “为你好” 管别人 —— 看到邻居家孩子想辍学打工,他就说 “我为你好,你得继续上学,不然没出息”,天天去劝,结果邻居家孩子反而更反感,偷偷跑出去打工了;看到朋友想跟一个 “他觉得不好” 的人结婚,他就说 “我为你好,这人靠不住”,天天反对,结果朋友跟他闹僵了。
周老栓跟他说:“别总想着‘为你好’就去改变别人,真正的善意是克制。你得让别人自己做决定,哪怕错了,也是他的人生。你把建议说出来就行,别逼着别人听你的 —— 克制自己想改变别人的欲望,才是真的为他好。” 张叔听了,慢慢改了毛病 —— 邻居家孩子打工回来后知道了上学的重要性,主动想回去上学,张叔只是帮他找学校;朋友结婚后过得很幸福,张叔也真心祝福。张叔说:“以前总觉得‘我是为他好,他就得听我的’,后来才知道,克制自己的建议,让别人自己选,才是真善意。”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人性的那些事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