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步枪的日产能达到多少?”王巢问道。
“回大人,经过扩建与技术改良,如今步枪日产能已达到三千支,比之前提升了两倍。”沈括道,“我们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将组装过程分为十个工序,每个工匠负责一道工序,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我们改良了枪管锻造工艺,采用熟铁与低碳钢混合锻造,步枪的射程与精度又有提升。”
王巢点头,又来到火炮车间。车间内,工匠们正在铸造后膛炮的炮管,巨大的熔炉火光冲天,铁水在模具中缓缓冷却。沈括介绍道:“目前后膛炮的日产能达到五十门,主要生产120mm与150mm两种口径的后膛炮,射程可达五千米,威力远超之前的迫击炮。这种后膛炮采用定装弹药,装填速度快,适合前线攻坚使用。”
王巢走到一门刚铸造完成的150mm后膛炮前,仔细观察炮管与炮架。炮管乌黑发亮,炮架采用可拆卸式设计,便于运输。他道:“后膛炮是攻坚利器,要优先供应辽东前线的攻坚军。同时,要加快迫击炮的生产,满足各部队的火力支援需求。”
“属下遵令!迫击炮日产能已达到两千门,足以满足各部队的换装需求。”沈括道。
在弹药车间,王巢看到工匠们正在批量生产步枪子弹与炮弹。沈括介绍道:“子弹日产能达到一百万发,炮弹日产能达到五十万发,其中包括高爆弹、穿甲弹、燃烧弹等多种类型,可满足不同战场需求。我们还改良了子弹的底火与发射药,提高了子弹的可靠性与杀伤力。”
王巢满意地说道:“军械生产是军队的生命线,务必严把质量关。每一批武器与弹药出厂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测试,步枪要进行射程与精度测试,火炮要进行实弹射击测试,弹药要进行爆炸威力测试,若有不合格产品,一律销毁,追究相关工匠的责任。”
“属下明白!”沈括道,“我们已设立了专门的测试车间,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三次测试,确保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同时,我们建立了工匠责任制,每一件产品都标注工匠姓名,便于追溯责任。”
考察完军工坊,王巢在沈括的陪同下,来到附近的铁路学堂。学堂内,年轻工匠们正在学习火车的构造与驾驶技术,黑板上画着火车的原理图,讲师正在讲解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王巢走进教室,工匠们纷纷起身行礼,眼中满是敬畏与激动。
“你们都是中华军的栋梁之才,铁路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你们。”王巢微笑着说道,“要刻苦学习,熟练掌握驾驶与维修技术,确保铁路通车后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输粮草与物资,为收复辽东贡献力量。”
“谨遵监国大人教诲!”工匠们齐声应道。
离开济宁后,王巢又前往永平府与山海关,检查粮仓建设与铁路修建进度。永平府的粮仓已全部建成,粮食堆满了仓廪,士兵们正在进行防潮与防虫处理;铁路修建工地热火朝天,民夫们顶着烈日铺设铁轨,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依旧干劲十足。
在山海关,王巢见到了王忠。此时,王忠正在组织士兵进行后勤演练,模拟粮草与物资的接收、储存与分发。王巢道:“前线的后勤保障至关重要,你要组建专门的后勤部队,负责接收来自后方的粮草与物资,妥善储存,及时分发给各部队。同时,要建立物资消耗台账,详细记录各项物资的消耗情况,提前上报需求,避免出现短缺。”
王忠躬身道:“末将遵令!已组建了五万后勤部队,分为运输队、储存队、分发队等多个兵种,专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建立了详细的物资消耗台账,每日统计粮食、弹药、药材等物资的消耗情况,每周向后方上报一次需求,确保物资供应及时。”
王巢又道:“要做好伤员救治工作,在前线设立野战医院,配备足够的医生与药材,及时救治受伤将士。同时,要加强卫生防疫,定期对军营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末将已在山海关设立了三座野战医院,招募了两千余名医生与护士,配备了从后方运来的医疗设备与药材。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每日对军营进行消毒,要求士兵勤洗手、勤换衣,确保军营卫生。”王忠回应道。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与部署,中华军的后勤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粮草储备充足,铁路修建稳步推进,军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医疗与卫生防疫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王巢深知,后勤保障不仅是物资的供应,更是士气的保障,只有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所向披靡。
九月中旬,济宁至通州段铁路率先通车。首列火车满载着粮食与弹药,从济宁出发,沿着崭新的铁轨向北京驶去。火车头喷出浓烟,汽笛声震彻云霄,沿途百姓纷纷涌上铁路旁,好奇地观看这一从未见过的“钢铁巨兽”。他们从未想过,原本需要十余日的路程,火车只用了一天便抵达了通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末龙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