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阁内,那部以“编绳密码”精心加密的《劾状总录》被李信郑重地锁入青铜金匮,仿佛一头被暂时囚禁的洪荒巨兽,收敛了爪牙,蛰伏于黑暗,静待破匣而出的那一刻。
然而,这并非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的标志。劾状是纲领,是控诉的檄文,但要真正钉死曹节、王甫、赵忠这等盘根错节的权宦集团,仅凭一份文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能与之相互印证、形成无可辩驳闭环的——铁证链条。
接下来的数日,整个南宫,乃至洛阳城中某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一场无声的、高效的信息与物资调运悄然加速进行。无数条隐秘的线索,如同百川归海,向着皇宫最深处的那间书房——清凉殿汇聚。
李信成为了最忙碌的枢纽。他频繁出入于宫禁,身影时而出现在羽林卫驻地,时而隐没于某些低品级官员的府邸,时而又与一些看似普通的商贾、匠人短暂接触。每一次接触,都意味着一样关键的物证,或一份珍贵的口供,被悄无声息地送入宫中。
清凉殿一侧的偏殿,已被临时改为证物存放之所。这里戒备之森严,甚至超过了天禄阁。羽林卫十二时辰轮班值守,寸步不离,所有进入者,包括李信本人,都必须经过严格搜检。
殿内,数张长案拼凑在一起,上面铺着洁净的白布。各类证物被分门别类,小心翼翼地放置其上:
物证区:
· 来自赵忠西城私库的那几把“特制”劣质环首刀,与武库中“发现”的劣刀并排放置,刀身上的瑕疵、断裂的痕迹,在明亮的光线下清晰可见。旁边还有陈墨出具的详细验刀文书,从金相、硬度、锻造工艺等多方面论证其不堪使用,且与武库制式刀规格完全一致。
· 几卷从少府、大司农衙门档案库中“流失”出的账册副本,上面用朱笔圈出了数笔去向不明、数额巨大的款项,经手人签名模糊却又能隐约指向宦官集团的核心人物。
· 甚至还有几件从曹节、王甫外宅中“流出的”奢华器物(通过张让渠道描述,由画匠精细绘制图样),其规格远超其俸禄所能及。
· 北寺狱下毒案中,那个被羽林卫当场缴获的、包有砒霜粉末的小纸包,被密封在一个琉璃瓶中,旁边放着太医令桓典那根变得乌黑的银针。
书证区:
· 除了那部核心《劾状总录》的副本外,还有大量辅助性书证:被曹节党羽篡改过的奏疏草稿、他们与地方官员往来密信的抄件、被压迫至死的囚犯的原始诉状(从未能上达天听)、以及一些投靠过来的低阶宦官、被迫行贿的官员提供的证词笔录,上面按着鲜红的手印。
· 张让通过特殊渠道送出的、关于曹节集团内部决策、人员调动、资金流向的密报,被单独归类,这是从敌人心脏刺出的最致命匕首。
口供与人员:
· 那名在北寺狱被当场拿获的下毒狱吏,已被秘密关押在由羽林卫完全控制的秘密地点。经过反复审讯(并未动用酷刑,而是以家人安危和戴罪立功为筹码),他已详细交代了接受谁的命令、如何取得毒药、具体行动计划等细节,并画押确认。这份口供的价值巨大。
· 几名被羽林卫暗中保护起来的、关键案子的证人,如那位险些被毒死的李膺门生,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也提供了宝贵的中毒前后的证词。
· 甚至还有一两位在曹节集团外围、见大势已去、试图主动投诚以换取宽大处理的小宦官,也被李信暗中控制,提供了许多内部信息和旁证。
所有这些碎片化的证据,被卢植带领着几名绝对可靠、精通律法的尚书台低级郎官(皆是其门生或清流子弟),日夜不休地进行整理、核对、归档。
他们将每一份物证、书证、口供,都与《劾状总录》中的相应条款进行关联标注。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在简牍边缘系上标记,与金匮中那部总录的“编绳密码”遥相呼应。
例如,提及赵忠贪墨军械的劾状条款旁,会标注“参见物证甲叁号(劣刀)、书证地柒号(赵忠宅邸图录)、口供人贰号(投诚宦官述)”。 指控曹节北寺狱灭口的条款旁,则标注“参见物证玄壹号(砒霜药包)、口供人壹号(下毒狱吏)、书证黄伍号(桓典验毒记录)”。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浩大的工程,如同编织一张巨网,每一个网眼都必须牢固,每一处连接都必须精准。卢植常常工作至深夜,眼窝深陷,却目光如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东观校书的日子,只是此刻校对的,是国家的纲纪,是奸佞的罪孽。
刘宏也会时常来到偏殿,静静地翻阅那些整理好的证物链。他不需要事必躬亲,但他需要确保整个体系的完整和可靠。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物证、潦草的书信、血泪交织的口供,脸色平静,但袖中的拳头却时而攥紧。
这些纸片、刀剑、口供的背后,是无数被家破人亡的忠良,是被蛀蚀的帝国根基,是沉沦的公正与良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