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洛阳,笼罩在一片肃杀的寒意中。连续两日,先是南宫广场大傩仪式上玄甲新军的意外亮相,再是宫廷赐宴时那近在咫尺、震彻殿宇的铿锵步伐,这两记重拳,不仅震撼了普通百姓,更在洛阳的权力中心激起了滔天暗涌。流言如同冬季的寒风,无孔不入地钻入每一条街巷,每一座府邸。人们都在窃窃私语,谈论着那支如同天降神兵般的军队,谈论着天子突然展现出的、与年龄不符的深沉与果决。
然而,这一切似乎仅仅是个开始。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本是祭祀天地、祈求来年国泰民安的重要日子。按照礼制,皇帝需亲率公卿百官,出洛阳南郊,筑圜丘以祭天。这是一场极其隆重、程式严格的国家典礼,象征着天子受命于天,抚有四海。
南郊祭坛早已提前数月准备妥当。圜丘高耸,黄土筑就,依周礼规制,层层而上,象征着天圆地方。旌旗招展,礼器陈列,太常寺的官员们穿梭忙碌,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古制。天色未明,参与祭祀的队伍便已集结。卤簿仪仗盛大辉煌,旌旗、伞盖、斧钺、扇障,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同一条闪烁着微光的巨龙。公卿百官身着最庄重的祭服,按照严格的等级序列肃立等候,无人敢喧哗,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曹操依旧站在文官队列中较为靠前的位置。他穿着黑色的祭服,感受着清晨刺骨的寒意,目光却比这寒风更加锐利。他注意到,今日的仪仗护卫,似乎与往年有所不同。除了常规的宫廷卫士和北军士兵外,在一些关键的位置,比如祭坛四周、通往祭坛的御道两侧,隐约可见一些身姿格外挺拔、气息更为冷峻的身影。他们同样穿着礼服制式的甲胄,但曹操一眼便能认出,那是羽林新军的骨干,只是今日收敛了沙场煞气,融入了庄严的仪式之中。陛下这是要将威慑,渗透到国家最核心的礼仪之中。
吉时将至,天子法驾抵达。刘宏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垂着十二旒白玉珠的平天冠,在近侍和内宦的簇拥下,缓步走下玉辂。冕旒遮蔽了他的面容,看不清神色,只能看到一个在繁复礼服映衬下,依旧显得沉稳甚至有些单薄的少年身影。他一步步走向圜丘,步伐从容,仿佛踏着的不是冰冷的土地,而是无形的权柄阶梯。
张让、赵忠等大宦官紧随其后,他们穿着特制的宦官祭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肃穆。然而,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张让那低垂的眼睑下,目光闪烁不定,偶尔扫过祭坛周围那些“特殊”的护卫时,瞳孔会微微收缩。赵忠则更显紧张,搀扶天子的手,指节有些发白。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感受到,身边这个他们曾经以为可以掌控的少年天子,正在以一种令人心悸的速度,挣脱着无形的枷锁。
祭祀大典依古礼进行。燔柴升烟,瘗埋祭品,太祝高声吟唱着艰涩古老的祝祷文,祈求皇天上帝护佑大汉,风调雨顺,国祚绵长。乐官奏响庄严肃穆的礼乐,编钟磬石,黄钟大吕,声音悠远,仿佛能上达天听。
刘宏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每一个叩拜、上香、献酒的仪式。他的动作规范而沉稳,看不出丝毫年轻人的毛躁。在缭绕的烟雾和庄严的乐声中,他仿佛与历代先帝的身影重合,代表着汉室不可动摇的正统。
然而,就在最重要的“荐玉帛”环节,当刘宏亲手将代表敬天之意的玉璧和丝帛奉上祭坛时,异变再生!
没有任何预兆,祭坛东侧,原本肃立如雕塑的仪仗队伍中,突然发生了小小的骚动!一名捧着礼器的低级官员,不知是因寒冷、紧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脚下似乎一个踉跄,手中承托玉盘的铜架猛地一晃,盘中的礼器相互碰撞,发出了一声虽不响亮、但在极度安静的仪式中却显得格外刺耳的“哐当”声!
这一声异响,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祭祀极致庄严的氛围!太祝的吟唱微微一顿,乐声似乎也乱了半个节拍!距离最近的几名官员脸上露出惊愕之色,负责仪典的太常卿更是脸色剧变!在如此重要的国家祭典上出现纰漏,是极大的不敬,更是他这太常卿的失职!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御阶之上的天子,等待着他的反应,是震怒?是斥责?
刘宏奉上玉帛的动作,甚至连一丝停顿都没有。仿佛那刺耳的噪音从未响起。他依旧保持着虔诚的姿态,将玉帛稳稳地置于祭案之上,然后,缓缓直起身。
他没有看向那失仪的官员,也没有看向惶恐的太常卿。他的目光,透过晃动的冕旒,平静地扫过台下所有的公卿百官,扫过那些神色各异的侍从,最终,若有实质般地,在张让、赵忠等人身上停留了一瞬。
就在那目光扫过的瞬间,祭坛四周,那些原本只是静立护卫的、身着特殊甲胄的羽林新军士兵,动了!
不是骚动,不是慌乱。而是如同精密的机械被同时激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