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兵力配置,已是刘宏在维持北疆防务和京畿稳定前提下,能拿出的最大机动力量。
“臣,领旨谢恩!”皇甫嵩慨然应诺,随即问道,“陛下,对于此次平乱,是剿是抚,可有明示?”
刘宏沉吟片刻,看了一眼荀彧,缓缓道:“首恶必诛,胁从可抚。然则,抚的前提,是打!要打得他们痛,打得他们怕!要将叛军主力彻底击溃,方能谈招抚!对于那些被裹挟的汉民流众……”他顿了顿,语气沉重,“若能阵前倒戈,或战后愿归乡者,可酌情宽宥,给予生路。具体分寸,卿临阵把握。”
“臣明白!”皇甫嵩心领神会。
“粮草辎重,朕会命大司农全力筹措,优先保障西线。但凉州路途遥远,转运艰难,卿亦需有所准备。”刘宏最后叮嘱道,“皇甫卿,帝国安危,系于你身!望你……早日克捷还朝!”
“臣,定不辱命!”
军情如火,刻不容缓。旨意当即拟就,用印发出。整个洛阳的战争机器,再次被迫高速运转起来。刚刚享受了短暂和平的北军大营,瞬间战鼓催征,被选中的部队迅速集结,检查兵甲,领取粮秣。军官的呼喝声,士兵奔跑的脚步声,战马的嘶鸣声,取代了往日的操练号子。
曹操接到随军出征的诏令时,正在讲武堂与学员们推演《北征纪略》中的战术。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临战前的兴奋,也有对未知战局的凝重。他迅速交接了手头事务,回到府中,默默擦拭着那把在北伐中立功的环首刀。他知道,凉州不是北疆,羌乱不同于鲜卑,这将是一场更为复杂、更为残酷的战争。
站在南宫最高的台阁上,刘宏默然望着西方。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带着一丝孤寂。北疆的胜利喜悦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无力与忧虑。
卢植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轻声道:“陛下,皇甫义真老成持重,用兵稳健,必能平定羌乱。”
刘宏没有回头,声音飘忽:“卢师,朕非担心皇甫嵩不能破敌。朕是在想……为何?为何北疆方定,西凉又乱?难道我大汉的天下,永远都要在四处扑火中度过吗?边将为何敢如此贪暴?朝廷政令,为何到了州郡,就成了苛政?”
他转过身,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清醒与冰冷:“北伐鲜卑,打的是外患。而这凉州羌乱,揭开的……恐怕才是帝国真正的脓疮。内忧……或许远比外患,更为致命。”
卢植闻言,悚然一惊,看着皇帝年轻却已刻上沉重忧虑的脸庞,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就在皇甫嵩誓师出征,大军即将开拔的前夜,又一封来自凉州的密报,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刘宏的案头。密报并非关于叛军动向,而是提到了一个名字——董卓。信中言,董卓在陇西拥兵自重,对皇甫嵩持节督师之事,似有不满,其麾下军纪败坏,劫掠汉羌百姓,与叛军交战亦多有敷衍,保存实力……
刘宏看着这封密报,眉头紧紧锁起。西征之路,看来远比想象中,更为坎坷。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