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仆射说得轻巧!”何进阴阳怪气地道,“市价赎买?国库虽因抄没暂丰,可能买尽天下多余之田否?分家析产?更是触动宗法伦理!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尚书台几纸文书所能解决!”
双方争论愈发激烈,一方引据经典,强调稳定与传统;一方立足现实,强调危机与变革。整个宣室殿仿佛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言语交锋,刀光剑影。
刘宏始终沉默地听着,他看到了卢植的刚正与急切,看到了荀彧的理智与坚持,更看到了何进、刘焉、杨彪等人那看似冠冕堂皇之下,对自身以及所代表阶层利益的坚决维护。
他深知,荀彧和卢植是对的。土地问题是帝国的癌症,不切除,迟早要命。
但他更清楚,何进等人代表的阻力是何等巨大。这不仅仅是几个豪强,而是整个盘踞在帝国肌体上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掌控着地方行政、舆论导向、甚至部分武装(部曲、坞堡)。在刚刚平定黄巾,内部尚未完全理顺,军队需要休整,新政刚刚起步的当下,若强行全面推行《限田令》,确实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历史上王莽的覆辙,就是前车之鉴。
时机……还不到。
就在争论趋于白热化,卢植几乎要指着何进鼻子骂他误国,何进也面红耳赤之际,刘宏终于轻轻抬了抬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
“诸卿之意,朕已明了。”刘宏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土地之事,确为国本所系,不可不慎重。”
他目光转向荀彧:“荀卿。”
“臣在。”荀彧躬身。
“《限田令》细则,虽有框架,然诸公所虑,亦不无道理。各地情形复杂,需更详尽的考量。”刘宏缓缓道,“着你与尚书台,会同大司农、宗正等相关衙署,继续深入研究,将可能出现的弊端、应对之策、以及如何在各地差异化推行,细化成文,务求稳妥,暂不急于颁行天下。”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立刻收敛,沉稳应道:“臣,遵旨。”他明白,这是陛下在巨大阻力面前的战略后退,并非放弃。
卢植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看到刘宏那深邃而坚定的眼神,最终还是将话咽了回去,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何进、刘焉等人则是心中暗喜,脸上不由得露出几分得色。看来,皇帝终究还是顾忌他们的力量,不敢轻易动手。
然而,刘宏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的笑容微微一僵。
“然,”刘宏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抑制兼并,安置流民,此乃既定国策,绝无更改!《限田令》可暂缓,但‘假民公田’之策,需全力推进!凡抄没之逆产、无主之荒地、以及朝廷所能掌控之公田,必须尽快、尽多地分予无地少地之流民、贫农!大司农、各地郡守,需将此作为头等政绩考核!若有阳奉阴违,推行不力者——”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寒风刮过殿宇:“朕不管他是皇亲国戚,还是封疆大吏,一律严惩不贷!卢尚书,御史台及御史暗行,给朕盯紧了此事!”
“臣,领旨!”卢植精神一振,大声应命。曹嵩等人也连忙躬身。
“今日便议到此,退朝吧。”刘宏不再多言,起身,拂袖而去,留下神色各异的重臣们。
何进与刘焉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轻松,但更多的是一种隐忧。皇帝虽然暂时退了一步,但那句“绝无更改”和最后杀气凛然的警告,让他们明白,关于土地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皇帝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比如……进一步巩固权力,或者,下一次的“抄家”机会?
荀彧和卢植走在最后,望着刘宏离去的背影。
“文若,陛下他……”卢植有些不解,更有些焦急。
荀彧轻轻摇头,低声道:“卢公,陛下方才,非是退缩,而是以退为进。撬动千年积弊,非凭一时血气之勇。陛下是在等,等我们的新政显出更大成效,等军队更加强大,等……那些阻碍的力量,自己露出破绽。”
他望向殿外广阔的天空,目光悠远:“土地之争,乃国运之争。这场仗,会比平定黄巾,更加漫长,也更加凶险。但陛下既然已下定决心,你我所要做的,便是将手中的‘武器’——新政与律法,磨得更加锋利。”
卢植闻言,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而在返回温室殿的御辇上,刘宏闭目养神,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豪强……士族……你们的土地,朕,迟早要动。现在,先让你们再‘保管’一段时间。待朕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握紧了绝对的权柄……”
他的心中,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已然形成。清除宦官,彻底压制外戚,将朝堂完全掌控在手,然后,便是这把悬而未落的“限田”之剑,真正斩下之时!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