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在一片复杂而积极的气氛中结束。诏书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被信使携带着,奔赴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禁中的政事堂内,气氛却远不如德阳殿那般轻松。炉火温暖,茶香袅袅,但围坐案前的几人,面色却都十分凝重。巨大的帝国地图铺在案上,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朱砂标注着各类信息。
“陛下的恩诏已下,天下归心可期。”卢植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然,这只是开始。如今朝中阻力已清,正是一鼓作气,推行更深层次改革之时。”他手指点向地图,“当前首要之急,在于‘度田’与‘考成’。”
荀彧接口道:“卢公所言极是。度田,旨在厘清天下田亩、人口之实数,打击豪强隐匿,使赋税公平,国库充盈。此乃新政之基石,亦是触动利益最深、最难之事。”他顿了顿,看向众人,“以往历代,度田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激起民变,皆因地方豪强与官吏勾结,阳奉阴违。”
皇甫嵩冷哼一声,声如金石:“那就杀!陛下授予政事堂权柄,授予御史暗行利剑,不就是用来斩断这些荆棘的吗?哪个豪强敢阻挠度田,哪个官吏敢欺上瞒下,正好拿来祭旗!”他虽不直接参与民政,但深知土地问题关乎国家稳定和军费来源,态度极为强硬。
陈墨则从技术层面提出建议:“度田需精准,旧法耗时耗力且易生弊。臣可督造一批标准丈量步车、绳尺,统一发往各州郡,并培训专门吏员,规范测量之法,减少人为操纵空间。”
王允面色严肃:“监察必须同步跟进。臣建议,度田期间,御史台与暗行需派出大量人手,分赴各郡县,明察暗访,凡有举报,即刻核实严办,绝不姑息!需让天下人知,朝廷此次度田,绝非儿戏!”
“还有‘考成法’,”荀彧将话题引向另一个核心,“需改革官吏考核升迁之制。不能仅凭资历、口碑,更要看重实绩!如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清理积案、增加户口、完成度田指标等,皆需量化考核,优者擢升,劣者黜落,平庸者平调。如此,方能激励实干,淘汰庸碌。”
卢植颔首:“文若(荀彧字)所虑周全。此二法,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度田清厘基础,考成激励执行。然,其推行之难,亦在于此。必将触动天下绝大部分官吏及地方豪强的切身利益,其反扑之力,恐远超张让、何进之流。”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忧虑。
一直沉默旁听的曹操,此时眼中精光闪烁,忍不住插言道:“诸位明公,操以为,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陛下手握强军,政令畅通,此时不行深水区之改革,更待何时?纵有反扑,无非是另一场需要剿灭的‘叛乱’而已!只要陛下决心不变,我军锋镝所指,必能荡平一切阻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锐气与自信。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内侍恭敬的声音:“陛下驾到——”
几人连忙起身相迎。
刘宏穿着一身简便的常服,走了进来,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多礼。他径直走到案前,目光扫过地图上那些朱砂标记,仿佛已经听到了他们刚才的讨论。
“诸卿所议,朕已知晓。”刘宏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度田,考成,乃刮骨疗毒,不得不为。朕深知其难,深知其险。”
他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从洛阳缓缓划向四面八方,仿佛在丈量着整个帝国。
“然而,一个焕然一新的帝国,不应只是一个空壳。若不能解决土地兼并、吏治腐败这两个根本问题,今日的清明,不过是明日再度沉沦的回光返照。张让、何进倒了,还会有新的蛀虫滋生出来,啃食帝国的根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看向在座的每一位重臣:“所以,再难,也要做。再险,也要闯。政事堂既立,便是要为朕,为这天下,担起这千钧重担。”
“卢公,”他看向卢植,“您德高望重,熟稔典章,度田之总体方略,由您牵头制定。”
“皇甫将军,”他看向皇甫嵩,“军队是改革的保障,各地若有大规模武装抗法,由您统筹镇压。”
“文若,”他看向荀彧,“考成法的细则,钱粮的调度,由你负责。”
“陈墨,标准度量器具及培训事宜,加紧办理。”
“王允,监察之网,给朕织得再密一些!”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将庞大的改革任务分解落实。
“至于可能出现的反扑……”刘宏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朕,拭目以待。”
布置完任务,刘宏没有久留,转身离开了政事堂。卢植等人躬身相送,直到皇帝的背影消失在殿外廊柱之间,才直起身来。
几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决然。他们知道,皇帝已经将改革的长矛,对准了帝国肌体最深处的病灶。一场远比清除宦官、压制外戚更为复杂、波及更广、影响更深远的变革,即将拉开大幕。
窗外,细雪不知何时已停,一抹冬日难得的暖阳穿透云层,照射在政事堂的匾额之上,金光熠熠。然而,在这片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的光明之下,谁又能知道,那些蛰伏在帝国广袤疆土阴影里的旧势力,正在酝酿着怎样的风暴?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