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后,恭敬地侍立着寥寥数人。新任的尚书仆射荀彧,面色沉静如水;典军校尉曹操,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城下楼下的军容;还有几位侍从宦官,皆屏息静气,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城下那震耳欲聋的“万岁”欢呼,如同实质的波涛,一下下撞击着城墙,也清晰地传到了城楼之上。
曹操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下意识地向前半步,似乎想说什么,但目光瞥见皇帝那如山岳般沉默的背影,又将话咽了回去,只是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荀彧则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但那微微低垂的眼睑下,目光却飞速地扫过城下楼下的军阵,尤其是那些因狂热而略显躁动的军官,最终,他的视线落回皇帝背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刘宏没有说话。
他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只是静静地站着,隔着十二旒玉藻,俯瞰着他的都城,他的子民,以及他那支刚刚为他扫平了内忧外患、功勋盖世的军队。
阳光将他冕服上的金线勾勒得熠熠生辉,真龙仿佛要破衣而出。可这极致的荣耀与光辉,此刻却似乎与他本人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他的目光,越过那如林的刀戟,越过那如云的旌旗,精准地定格在那面“皇甫”帅旗,以及马背上那个身影。
记忆的碎片,不受控制地翻涌而上。
……四年前,也是在这洛阳,他刚刚借助天灾和羽林新军的雏形,扳倒了权宦王甫,初步掌握了权力。那时,北疆鲜卑檀石槐势大,铁蹄叩关,朝堂之上主和之声不绝。是他在德阳殿上,力排众议,将北军指挥权交给了当时还只是中郎将的皇甫嵩。
……三年前,皇甫嵩与段颎深入漠北,奇袭龙城,焚其宗庙,大破鲜卑主力,让檀石槐败走远遁,北疆得以喘息。捷报传来,他欣喜若狂,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擢升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封槐里侯。
……一年前,太平道祸起萧墙,又是皇甫嵩与卢植,率他亲手整顿的新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将他“先知”下本该席卷八州的黄巾烈焰,死死摁在了冀州核心,数月间便犁庭扫穴,扑灭了大火。
皇甫嵩,卢植,还有已经病逝的段颎、朱儁……他们是他刘宏实现“逆天改命”蓝图中最锋利的两把剑,最坚固的盾。没有他们,他的所有改革理念,都只是空中楼阁。
他应该感激,应该狂喜,应该如城下百姓一般,为他们欢呼。
事实上,在最初接到捷报时,他的确如此。
可此刻,置身于这“皇甫万岁”的声浪中心,听着那本该专属帝王的称谓,被如此狂热地加诸于一位臣子身上,一种冰冷彻骨的东西,正沿着他的脊椎,缓缓爬升。
那不是嫉妒,至少不全是。
那是一种深植于灵魂深处,属于现代人刘宏对历史的洞见,与属于帝王刘宏对权力本能的警惕,交织在一起产生的强烈预警。
“功高震主”。
这四个字,如同梦魇,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
汉高祖与韩信……光武帝与云台诸将……甚至本朝的和帝与窦宪……
历史的教训,血淋淋地写在竹简之上。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腐蚀,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看得更透。他知道皇甫嵩是忠臣,卢植是直臣,他们或许并无二心。但势力一旦养成,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会自行其是。那些依附在他们周围的将校、门生、故吏,他们的利益和欲望,会推着主将,走向不可预测的方向。
城楼下那因一声“万岁”而微微躁动的军阵,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支军队,还姓刘吗?还是他刘宏借助陈墨的技艺、皇甫嵩的统帅、无数新式理念浇灌出来的那支绝对忠诚于皇权和国家的新军吗?
他看到了曹操按在剑柄上的手,也感受到了身后荀彧那沉默的担忧。
他们都看到了。
“陛下,”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是荀彧,“皇甫车骑、卢尚书已至阙下,准备献俘告庙。”
刘宏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身。旒珠晃动,撞出清脆的声响,他脸上的表情隐藏在珠玉之后,晦暗不明。
他的目光扫过荀彧,扫过曹操,最后投向那长长的、肃立的凯旋队伍,以及队伍最前方,已经下马,正准备向城楼躬身行礼的皇甫嵩与卢植。
“朕,看见了。”
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既无狂喜,也无愤怒,就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
但这平静之下,曹操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他按着剑柄的手,微微沁出了汗水。荀彧的头,垂得更低了一些。
刘宏重新转向城外,目光似乎穿过了千山万水,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传朕旨意,”他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凯旋诸军,按序驻扎城外西苑、北邙大营,无令不得擅动。所有将校,暂留营中,等候封赏。”
“命皇甫嵩、卢植,安置好部队后,即刻入宫。”
“朕,在德阳殿等他们。”
说完,他不再看城下楼下的喧嚣与荣耀,径直转身,迈步走下城楼。玄色的袍袖在风中拂动,留下一个深沉难测的背影。
城楼下,“皇甫万岁”的呼声仍在继续,如同庆典的高潮。
而城楼上,皇帝已经离去。
一场盛大的凯旋,一个万众欢腾的序幕,却在这一刻,埋下了一丝令人不安的寂静。
曹操与荀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东西。
山雨,欲来。
风,已满楼。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