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对于各地边军、郡国兵,则需‘弱其枝’。非削弱其战力,而是削弱其与特定将领之间过于紧密的人身依附关系。可大力推行军官轮调制度,主将、副将乃至中层军侯,皆定期跨区域、跨部队调任,使其难以在某一军中形成根深蒂固之私人势力。同时,后勤粮饷、兵器甲胄之调配,需由朝廷直属机构(如枢密院、大司农)牢牢掌控,使将不离军则无以自存,兵离朝廷则无以自养!”
“何为‘分化制衡’?其一,于各军之中,可有意识地将不同出身、不同派系之军官混编使用。如将皇甫太尉旧部与讲武堂新晋军官、其他功勋将领之部属交错安排,使其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难以形成铁板一块。”
“其二,可擢升一批资历较浅、忠于陛下且有能力之年轻将领,赋予其重要职责,与功勋老将形成制衡。譬如,可令其分掌部分北军兵权,或外放至关键边郡担任军事长官,使其感恩戴德,忠心报效,亦可分薄老将之权柄。”
“其三,强化军法与监察。御史台(或暗行)需加强对军队之渗透,不仅监察将领是否贪腐,更需监察其是否有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之行为。一旦发现,无论功劳大小,地位高低,均需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如此,则‘干’强‘枝’弱,互相制衡,军权始终牢牢掌控于陛下手中。则虽有皇甫公、卢公等擎天之功臣,亦只能为陛下之肱骨,而难成震主之权臣!则我大汉军旅,方可真正成为陛下手中之利戟,扫平不臣,威加海内,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
“臣操,一介武夫,本不敢妄议朝政中枢。然,感念陛下知遇之恩,又深惧军中隐忧祸及社稷,故不揣冒昧,披肝沥胆,直言上陈。所言是否妥当,伏惟陛下圣裁!”
“臣曹操,顿首再拜!”
整篇密奏,一气呵成,逻辑清晰,分析透彻,对策狠辣且极具操作性。它不仅印证了刘宏通过暗行所掌握的情报,更从一个资深军官的角度,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与刘宏内心所想,不谋而合,甚至更为激进和具体!
刘宏缓缓合上了绢书,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奏疏的封面,目光深沉地看向依旧跪伏在地的曹操。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曹操伏在地上,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他不知道自己这番“掏心窝子”的话,是会引来皇帝的赞赏,还是猜忌?毕竟,他献策“分化制衡”的对象,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太尉皇甫嵩和司空卢植!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被“制衡”的对象之一?
良久,刘宏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孟德。”
“臣在。”
“你这份奏疏……很好。”刘宏的语气很平淡,但那个“很好”,却让曹操的心猛地一跳。
“抬起头来。”
曹操依言抬头,对上刘宏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你所说的‘强干弱枝,分化制衡’,与朕之所思,暗合。”刘宏缓缓道,“军中隐忧,朕已知之。袁隗等人之伎俩,朕亦洞若观火。”
他站起身,走到曹操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能看到这些,并能提出此策,足见你对朕之忠心,亦足见你之才具。”
“臣不敢!臣只是尽人臣本分!”曹操连忙低头。
“本分?”刘宏轻轻一笑,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多少人以‘本分’为名,行苟且之事。你能直言不讳,殊为难得。”
他话锋一转:“不过,孟德,你可知,此策若行,你会处于何种境地?”
曹操心中一凛,沉声道:“臣只知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谋安,个人之得失安危,不足挂齿!”
“好一个不足挂齿。”刘宏盯着他,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他的内心,看看这番话有几分真,几分假,“你献策制衡皇甫嵩,就不怕被人指责你忘恩负义,攀附权贵,构陷功臣?就不怕……成为众矢之的?”
曹操迎着皇帝的目光,毫不退缩,坦然道:“陛下,臣之心,日月可鉴!臣之所为,只为大汉,只为陛下!若因此遭人非议,构陷,臣……无怨无悔!此乃臣选择之路!”
他看着刘宏,眼神清澈而坚定:“况且,陛下乃不世出之明主,必能明辨忠奸,护持良善!臣,信陛下!”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斩钉截铁。
刘宏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个历史上被称为“乱世之枭雄”,此刻却对自己表露出近乎孤注一掷忠诚的曹操,心中亦是感慨万千。是真心?还是表演?或许,两者皆有。但无论如何,曹操此刻提出的策略,确实是他所需要的。
“你的忠心,朕知道了。”刘宏最终说道,他弯腰,亲手将曹操扶了起来。
这一个动作,让曹操受宠若惊,心中更是激荡不已。
“这份奏疏,留于朕处。”刘宏拿起那卷白绢,淡淡道,“你所言之事,朕会仔细斟酌。眼下,尚需忍耐,等待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