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没有说话,他站起身,在龙案后踱了两步。脑海中飞速闪过几个名字:皇甫嵩?威望足够,但已明升暗降调入中枢,不宜再外放掌兵。其他的北疆旧将?或多或少都与段颎有香火情缘,或是与当地豪强、士族关系密切,用之,恐形成新的尾大不掉之势。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殿角那幅巨大的《大汉北疆坤舆图》上,落在了阴馆城的位置。
“段公忠勇,功在社稷。传朕旨意,”刘宏停下脚步,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追赠段颎为车骑将军,谥号‘刚侯’,以国公之礼厚葬,其子袭爵,加封食邑。命雁门郡守妥善料理后事,北疆各军,皆需遣使吊唁。”
这是对功臣的哀荣,必须要给,而且要给足,以安军心,以示皇恩。
然后,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荀彧和卢植:“至于使匈奴中郎将一职……”
荀彧和卢植都屏息凝神,知道最关键的决定要来了。
“朕意已决,”刘宏的声音斩钉截铁,“擢升讲武堂第一期甲等学员,原羽林中郎将,吕布为使匈奴中郎将,假节,总领并州北疆诸军事,即刻赴任,不得延误!”
“吕布?”
荀彧和卢植几乎同时一怔。这个选择,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吕布,五原郡九原县人,标准的边地出身,弓马娴熟,勇武冠绝三军,在讲武堂初立时便被皇帝亲自点名送入,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更重要的是,他出身寒微,在朝中毫无根基,其崛起完全依赖于皇帝的赏识和讲武堂的体系。将他放在北疆,既能凭借其勇武震慑胡人,又因其缺乏背景而必须紧紧依靠皇权,是执行皇帝“强干弱枝”、推进军队新老交替的绝佳人选。
然而,卢植眉头微蹙,还是提出了疑虑:“陛下,吕奉先勇则勇矣,然其性情……是否过于骄悍?且资历尚浅,骤登高位,恐难以服众,尤其是段颎将军留下的那些骄兵悍将……”
“正因其资历尚浅,朕才要用他!”刘宏打断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段颎旧部,多是百战老兵,悍勇有余,而纪律不足,甚至不乏居功自傲者。若再派一资深老将,难免陷入人情网罗,或与之同流,或难以驾驭。吕布不同,他无牵无挂,只知忠于朕命!朕要他去做的事,就是去立威,去整肃!用他这把快刀,去斩断北疆军中可能存在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将那里的军队,彻底打上朕的烙印!”
他看向荀彧:“文若,你以为如何?”
荀彧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圣明。吕奉先确为利刃。然,正如卢公所虑,需防其过刚易折。臣建议,可同时选派一两位沉稳干练、精通胡务的文官或中级将领为其副贰,如原护乌桓校尉麾下的司马,或是从尚书台选派能吏,佐理政务,平衡军务,并……时时规劝,密报情形。”
刘宏点了点头,荀彧的考虑更为周全。“准。此事由尚书台会同枢密院即刻办理,人选由文若与皇甫嵩议定。旨意即刻下达,命吕布三日内交接洛阳军务,率本部一千精锐,并携带朕的手谕,火速北上阴馆!”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传密旨与雁门监军御史及朕之暗行,令他们全力配合吕布,但有阳奉阴违、煽动军心、阻碍交接者,无论官职高低,背景如何,吕布可凭朕所假之节,先行处置,后再奏报!”
这最后一句,杀伐之气凛然,意味着刘宏已经做好了在北疆进行一场人事清洗的准备。他要的,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北疆,而是一个彻底焕然一新、如臂使指的北疆。
旨意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从南宫传出。整个洛阳的权贵圈子,再次因为皇帝的雷厉风行而震动。
段颎病逝的消息尚未完全传开,接替者的人选和那隐含铁血的密旨内容,却已如同暗流,在特定的圈子里激荡。许多人都在咀嚼着“吕布”这个名字,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皇帝坚定不移推进军队年轻化、中央化的决心。
正在府中“养病”的袁隗,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沉默,最终只是对心腹长叹一声:“陛下……这是要连根拔起啊。段纪明(段颎字)这一去,北疆,要变天了。”
而刚刚被皇帝安抚过、还在琢磨如何“安分守己”的大将军何进,闻讯后更是暗自庆幸自己之前的选择。连段颎这样的悍将留下的基业,皇帝都能如此毫不犹豫地动手整顿,更何况是他?
与此同时,在北军校场刚刚操练完毕的吕布,接到了宫中内侍送来的任命诏书和兵符节杖时,这个一向桀骜的并州汉子,也愣住了片刻。随即,他猛地单膝跪地,向着皇宫的方向,重重叩首,虎目中闪烁着激动与狂热的光芒。
“臣吕布,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定教北疆胡虏,闻我吕布之名而胆寒!”
他知道,这是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更是皇帝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这把刀,终于有了尽情挥砍的战场。
夜色再次降临洛阳。刘宏站在宫阙的高处,遥望北方。段颎的死,让他痛失一臂,但也给了他一个彻底重塑北疆军事格局的绝佳契机。吕布,会是他插入北疆的一颗成功棋子吗?那些盘踞地方的势力,那些军中的骄兵悍将,会甘心接受一个空降的、资历浅薄的年轻将领吗?
北疆的风,似乎更紧了。那里面,不仅带着寒意,更带着一丝血腥与未知。刘宏知道,他下的这步棋,风险与机遇并存。而结果,将直接影响他后续整个“乾坤独断”的大局。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