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悬挂在小区树梢上的马蜂窝,牵动了一场由物业、消防、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安全守护行动。
秋夜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云染染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袋下楼,脚步轻快。走到垃圾站旁,她惊讶地发现一辆红色的消防车静静停在路边,几个物业管理员正打着手电筒在地上仔细寻找着什么。
"你们在寻宝吗?帅哥。"云染染笑着打趣道,朝其中一位熟悉的物业管理人员点点头。
"马蜂窝呀!"物业小王抬起头,用手电筒照向不远处的一棵大树,"有个大马蜂窝,消防员刚刚处理完,我们在检查有没有残留的马蜂或蜂窝碎片。"
云染染顺着光线望去,只见那棵梧桐树的枝桠间,隐约可见一个残缺的圆形结构,直径约有半米。一位身着厚重防蜂服的消防员正从树上小心地爬下来,另一位则在下方接应着密封好的编织袋。
"这么大?"云染染不禁惊叹,"咱们小区居然藏着这么个'炸弹'。"
社区隐患的发现
小王收起手电筒,开始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住在三号楼的李奶奶最先发现的。她前天在楼下遛狗时,发现总有马蜂在附近飞舞,抬头仔细一看,才发现了这个藏在树丛间的大蜂窝。"
"这个马蜂窝位置正在居民进出楼栋的必经之路上,"小王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些许后怕,"尤其早晚高峰有不少老人小孩经过,太危险了。"
社区网格员在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勘查。他们发现这个马蜂窝直径约50厘米,紧邻居民窗户和健身器材活动区,马蜂活动频繁,若自行处理极易引发蜂群攻击。
在现场查看情况后,社区意识到这个问题无法自行解决,于是迅速联系了消防部门,请求专业支援。
云染染听着,不禁想起她在医院也听说过的类似案例。某所高中在开学前发现教学楼过道上有马蜂窝,马蜂频繁活动,特别危险,幸好消防人员及时处理,保障了师生安全。
"马蜂的攻击性很强,螫针有毒性,"消防员小张走过来,摘下了厚重的防蜂服面具,额头上满是汗水,"受到它们攻击后,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生命。所以我们接到这类求助,都会尽快处理。"
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说话间,又有一辆标着"城运中心"字样的车辆到达现场。小王解释道,针对这个马蜂窝,他们启动了街道的"民情快办"机制,这一诉求被第一时间上报到片区会议,由片区牵头,联动消防、城运中心等多方力量共同处理。
"我们通过'问题收集—分派任务—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全闭环运作,确保居民的急难愁盼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说话间,社区负责人也赶到现场。他看到云染染,笑着打招呼:"云护士长,您也在这啊。正好,我们刚才还在商量,清除马蜂窝后要如何加强社区安全隐患排查呢。"
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各网格员将加大排查力度,普及防蜂常识,并提醒广大居民,发现马蜂窝不要擅自处理,应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处理。
专业的捣毁行动
消防员小张向云染染详细介绍了今晚的行动方案。"考虑到马蜂窝位于树冠顶部,我们决定采用登高作业车配合火烧处理的方式。"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处置工作选择在晚间进行。消防员穿戴防蜂服待命,物业通知周边楼栋居民关闭门窗。
消防员们在行动中始终坚持"处置未动,警戒先行"的原则,提前疏散周边群众、设置安全区域,全程操作规范、配合默契。
云染染注意到消防员们的专业装备——厚重的防蜂服、专用的杀虫剂、密封编织袋,以及登高车等专业设备。消防员小张解释道,他们在日常就会进行蜂毒过敏测试,明确规定蜂毒过敏体质人员不得参与摘除蜂窝任务,从源头杜绝因过敏引发的安全风险。
面对不同环境下的蜂巢隐患,救援人员会灵活运用多种专业处置方式:对高空、常规工具难以触及的蜂巢,采取精准射击方式,将灭蜂药剂精准注入巢内;对攻击性较强的蜂巢,采用火焰喷射方式温和驱散外围马蜂;对位置较低、蜂群活跃度不高的蜂巢,在做好全身防护的基础上,采取徒手摘除方式。
居民的应对之道
消防员小张提醒围观的居民,遇到马蜂窝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拨打求助电话,避免发生危险。
他特别强调,马蜂窝结构复杂,马蜂警惕性高,擅自用竹竿捅、火烧、水冲等方式,极易引发马蜂群攻,造成蜇伤风险。
"那么,如果不幸被马蜂蜇伤,应该怎么处理呢?"云染染以她专业的医护知识发问。
小张回答道:"若皮内留有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毒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若因蛰伤出现过敏性休克或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萌宠特攻请大家收藏:(m.20xs.org)萌宠特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