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的暮色裹着车间的机油味漫开时,韩栋攥着手机往老陈的竹筐店跑——工服袖口沾着剪线头蹭的银粉,裤脚还沾着巷口的泥。
手机屏幕里,韩枚的脸在贵州宿舍的台灯下亮着,身后摊开的报道上,“教育泰坦尼克号”几个字被红笔圈得刺眼。
“爸,你看这个!”韩枚把手机凑近报道,王佳梁的话像细针戳过来,“顶尖大学的分析师岗位都被AI替了,说最多10年,传统教育就沉了!”她指尖捏着枚未完工的“思考”银戒,戒面上的刻痕磨得浅,在灯光下忽明忽暗。
韩栋坐在堆成山的竹筐里,竹香混着潮湿的空气飘进鼻腔:“那你考研……还值吗?”他想起今早车间新来的自动剪线机,“以前十个人剪线头,现在机器一小时顶三个人,我们这些人,快成多余的了。”
一、两千公里的“AI焦虑”
韩枚突然举起银戒,镜头里戒圈的弧度软乎乎的:“爸,不是替代,是共生!王佳梁说,他那儿的初中生,零编程基础,用AI七天就做了个游戏——AI是帮人干活,不是抢活!”
“初中生?”韩栋愣了,伸手摸过身边的竹筐——老陈编这筐要三天,机器一小时能编十个,可老陈的筐卖三十,机器的只卖五块,“就像老陈的竹筐?机器快,但人编的有竹节的暖,AI替不了?”
“对!”韩枚的声音亮了,“他说人要会提问题、有好奇心,这些AI没有!就像上次给学妹刻‘妈妈等我回家’,我磨了三遍戒圈,把‘家’字刻得浅点,怕硌着她写字的手——AI能刻字,可它不懂这心思。”
韩栋盯着屏幕里的银戒,突然想起车间的流水线:“那你考研,不是为了当分析师,是学怎么用AI‘刻好自己的戒’?”
“嗯!”韩枚把银戒放在报道上,刚好盖住“沉没”两个字,“就像你帮陈叔劈竹条,不是被机器替代,是用机器省力气,多编些暖筐——AI是工具,不是敌人。”
二、竹香里的“共生答案”
老陈抱着新编的首饰盒走进来,竹条上的毛刺还没磨平,却透着股温乎气:“韩栋,你闺女说得在理!我年轻时在竹编厂,机器织的竹席比手编的整齐十倍,可没人买——为啥?机器织不出竹节的纹路,睡起来硌得慌,没有人气儿!”
他把首饰盒凑到镜头前,竹纹像水流般软:“这就是王佳梁说的‘超级个体’!我用机器劈竹条,省了力气;用手编筐,留了温度。AI就像那台劈竹机,帮你搭架子,可筐里的暖,还得靠人填。”
韩枚摸着银戒的刻痕,突然笑了:“爸,你看陈叔的竹筐——AI能帮他算尺寸、写文案,说‘老陈的竹筐会呼吸’,可编筐时留的那三分松劲,还得陈叔自己来。”
韩栋拿起竹筐,指尖蹭过竹节:“那我也学!明天让老陈教我用手机拍竹筐,发网上!让AI帮我写‘竹筐装银戒,暖到心里去’,肯定比我自己说的好!”
老陈拍着韩栋的肩膀笑:“早该这样!以前我记订单靠本子,现在AI帮我记,谁订了‘首饰盒’,谁要‘菜篮子’,清清楚楚——省下的时间,我多编几个给你闺女装银戒!”
三、父女俩的“救生艇”
韩枚把银戒放进老陈编的竹盒里,冷银裹着竹香,突然漫开了热:“王佳梁说,传统教育是沉船,我们得自己造救生艇——我的救生艇是‘银戒+AI’,你的是‘竹筐+AI’,陈叔的是‘手艺+AI’。”
韩栋凑近镜头,工服上的银粉蹭到了竹筐:“那等我学会用AI,咱们就把银戒放进竹筐卖!你的戒暖,我的筐软,AI帮咱们找客户——这船,肯定沉不了!”
“嗯!”韩枚举起刚刻的“共生”银戒,“爸,你在义乌劈竹条,我在贵州刻银戒,AI帮咱们连起来——就像这竹筐和银戒,一个装暖,一个载心,凑成一艘能抗浪的艇。”
挂视频时,义乌的灯已经亮了,老陈竹筐店的暖光映着韩栋的脸;两千公里外,贵州宿舍的台灯下,韩枚握着刻刀,银屑落在“AI暖”的刻痕上。
韩栋摸着竹筐上的纹,突然觉得车间的剪线头活儿不那么沉了——不是要在沉船上抢位置,是要和AI一起,用竹的软、银的暖,造一艘属于自己的救生艇,在浪里稳稳地走。
韩枚把“共生”银戒放进竹盒,竹香裹着银的光,像父女俩心里的火,亮得很。
喜欢萌宠特攻请大家收藏:(m.20xs.org)萌宠特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