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室内洒下一片暖意。
陆研新将手中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股东信要点轻轻放在茶几中央,他的指尖精准地落在“管理层交棒”那一行字上,仿佛在触碰一个时代的界碑。
他抬眼看向正对着“3817亿美元现金储备”数据微微蹙眉的金一诺,声音里带着一丝探究:
“你说,格雷格·阿贝尔接过这根权杖,真能接住‘奥马哈哲学’这枚无形的传国玉玺吗?
信里,老巴不吝赞美,说他‘比我更懂伯克希尔的非保险业务’,这评价不可谓不高。
可市场的反应却诚实得近乎残酷——B股累计12%的跌幅,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回调,而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着一种深层次的、对后巴菲特时代的不安与疑虑。”
金一诺的指尖从那个天文数字上缓缓划过,抬眸时,眼底是一片冷静分析后的清明:“市场恐慌的,或许并非阿贝尔个人的能力短板,而是整个华尔街长达半个世纪所形成的‘巴菲特依赖症’。
你看这里,”他指向另一行数据,“第三季度营业利润逆势增长34%,更重要的是,公司已经连续十二个季度净卖出股票。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阿贝尔在其实际执掌权柄的过渡期内,早已将老巴那套‘在别人贪婪时恐惧’的审慎逻辑,内化为了肌肉记忆,并在无声中付诸实践。真正悬而未决的。
在我看来,是那份独特的沟通方式与信任构建。
用‘感恩节信’取代洋洋万言的年度报告,用家庭式的温情对话取代股东大会上那个一边喝着樱桃可乐、一边将复杂商业哲理娓娓道来的‘奥马哈神谕’——那种敢于把公司底裤扒开来给所有人看的极致坦率,那种基于绝对信任的亲密感,继任者真的能够复刻吗?”
“关于沟通形式,我反而没有那么悲观。”陆研新摇了摇头,将资料翻到“公司文化与奥马哈根源”那一页,语气变得笃定,“老巴在信中大篇幅地回忆奥马哈,反复强调那里塑造的‘节俭、务实、坦率’的中西部价值观,这绝非闲笔。
你想想,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掌管着近万亿资产的庞大帝国,其全球总部至今只有区区二十几人,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公关部门都不曾设立。
这种将成本克制与效率至上刻入组织基因的文化,早已超越了某个领袖的个人魅力,它是一套自运行的、强大的操作系统。
换一个CEO,如同更换了一个应用程序,只要底层系统不变,公司的核心运转逻辑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偏移。”
他顿了顿,语气中流露出真正的感慨,“相比之下,最让我灵魂触动的是他在慈善上的安排——价值超过13亿美元的股票,毫不犹豫地捐赠出去。
核心动机竟是‘趁我的孩子们仍健康、头脑清晰时,让他们主导我几乎全部的慈善遗产’。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死后掌权’。
这种对财富本质的透彻理解,对生命局限的坦然接受,以及对传承责任的超前布局,其格局之大,远超寻常富豪对财富的简单守护与传递。”
金一诺深以为然,拿起笔,在信的结尾处,将那四个力透纸背的字重重圈出——“善良无价”。
他的语气也随之变得深沉:“你说这是他的‘谢幕演出’,但我更觉得,这是一场精心编排、从容不迫的‘终极安排’。
你看,在投资层面,他用数据和明确的交棒信号,给市场注入强心剂;在公司治理层面,他实现了管理权的无缝衔接;
甚至在个人财富与精神的终极归宿上,他也选择在自己目光所及之时,让慈善落地生根,亲眼见证其社会价值的绽放。
对比那些习惯于将财富掌控至生命最后一刻,甚至在身后仍试图通过复杂遗嘱遥控未来的巨富,巴菲特此举,无异于将‘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从纯粹的商业与金融领域,彻底延伸到了对人生、时间与生命意义的宏大叙事中——他所计算的,早已不只是资本的复利,更是善意、影响力与精神传承的复利。”
陆研新忽然轻笑一声,带着几分看透世情的了然,指向信中那句充满巴菲特式幽默与智慧的话——“伯克希尔未来会更大、更稳健,但偶尔股价会跌50%。别惊慌。”
他说:“这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是给我们这些在波动中沉浮的普通投资者一剂最朴素的清醒剂。
看看最近的新能源板块,乃至整个科技股的剧烈震荡,多少所谓的投资者在K线图的起伏中追涨杀跌,情绪被每分钟的报价所绑架?
老巴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投资,目光要穿越甚至无视这些短期的价格噪音,牢牢锚定在公司的内在价值上——看看它手里究竟有多少不受周期影响的、实实在在的现金流,看看它核心业务持续赚取利润的能力究竟是在增强还是削弱。
这才是抵御一切风浪的、最坚实的船舱。” 他话锋一转,带着对未来策略的好奇,“不过,话说回来,你认为在阿贝尔的时代,伯克希尔会延续这‘连续十二个季度的净卖出’态势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萌宠特攻请大家收藏:(m.20xs.org)萌宠特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