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泉州城还沉浸在朦胧的睡意中,行辕内却已是一片忙碌。工匠们进进出出,搬运着各种图纸和材料;护卫们来回巡逻,确保安全;仆人们端茶送水,脚步轻盈。而在最深处的制图室内,云舒已工作了整整一夜。
制图室宽敞明亮,四面墙壁挂满了沿海详图、地质剖面图以及昭宁关的区域划分图。地上堆满了各类典籍,从《营造法式》到《武经总要》,从地方志到船匠们的经验手札。空气中弥漫着宣纸、墨汁以及云舒特意让人调制的、用于提神的草药清香。
云舒伏案工作,青丝散落肩头,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她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两个核心难题上:主了望塔(兼指挥中枢)的结构与临海炮台基座的加固。
按照传统做法,如此高大的石质或夯土建筑,需要耗费巨量的石材和工时,进行层层垒砌,依赖糯米灰浆等粘合剂,不仅进度缓慢,而且对地基承重和材料强度要求极高,在沿海多风、多盐蚀的环境下,长期稳定性存疑。
必须找到一种更高效、更坚固,并且适合大规模施工的结构方式。云舒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中落在桌角一本摊开的、关于古代木构建筑的书上,上面绘制着复杂的榫卯结构示意图。
榫卯...斗拱...
一个灵感如同电光石火,瞬间划过她的脑海!
为什么不能将木构建筑的榫卯理念,运用到石质或夯土建筑中?并非完全照搬,而是取其预制构件、现场组装、咬合紧密、受力合理的精髓!
她猛地站起身,抓起炭笔,在一张新的宣纸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主塔结构,可以采用模块化预制夯土巨砖与石材框架结合的方式!她一边画,一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设计数种标准形态的、内部预埋了加强筋(可用竹筋或铁条)的大型夯土砖块,并在砖块接触面预留出特制的、类似榫卯的凹凸结构接口。同时,用打磨规整的石条,构建起主承重框架,框架节点处,也采用改进的石质榫卯或金属扣件连接...
这样一来,大部分夯土砖和石构件可以在后方工坊提前批量预制,运输到工地后,如同搭积木一般,利用其本身的榫卯结构相互咬合,辅以少量特制的高强度粘合剂(她正在尝试用贝壳烧制石灰并添加其他材料改良),进行快速垒砌。这不仅能极大提升建造速度,减少对复杂脚手架和高空作业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这种咬合结构本身就能将荷载均匀分散,整体性、抗震抗风性能远超传统垒砌。
对于直接承受火炮后坐力和海浪冲击的临海炮台基座,云舒的设计更为精妙。她采用了多层复合结构:最底层深入岩层,采用巨型条石榫卯嵌固;中间层利用改进的夯土技术(掺入碎瓷片、贝壳粉增加密实度),并预埋纵横交错的拉结筋;最上层则是用特殊配方处理的、异常坚固的硬化层面。同时,炮台侧壁设计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并开设泄压孔,既能有效防御直射火力,也能分散爆炸冲击波。
她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炮台的排水系统,利用暗渠和毛细孔原理,确保即使是在暴雨或浪涌过后,炮位也能迅速恢复干燥,避免火炮锈蚀和基座泡水软化。
郡主!靖王殿下到!门外传来护卫的通报声。
云舒抬头,只见墨临渊推门而入,身着便装,却难掩威严。他看着满室的图纸和云舒疲惫却兴奋的面容,眼中闪过一丝心疼:又是一夜未眠?
云舒微笑,将手中的图纸递给他:值得。我有了突破性的设计。
墨临渊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虽然他对建筑学不甚精通,但图纸上的结构清晰,标注详细,连他也能看出其中的精妙之处。
这...这些凹凸结构,是何用意?墨临渊指着图纸上标注的榫卯接口问。
云舒眼中闪烁着光芒,取过一叠已经制作好的小型模型,开始演示:看,这些是预制的夯土砖块,接触面有特制的凹凸结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会形成紧密的咬合,如同人体的骨骼关节,既能承受压力,又有一定的韧性。
她将几块模型拼接在一起,轻轻摇晃,模型纹丝不动。又用小锤轻敲,模型依然稳固。
墨临渊眼中闪过惊讶:这...这太神奇了!如何想到的?
云舒微笑:源于传统木构建筑的榫卯技术。古人造屋,不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咬合。我想,为何不能将此技术用于石质建筑?
墨临渊凝视着她,眼中满是欣赏:舒儿,你的智慧,总是超出我的想象。这设计,能提升多少效率?
云舒认真计算:若采用传统方法,主塔建设需两年时间。而采用此法,工期可缩短至一年,且质量更优。
墨临渊大喜:太好了!我正担心工期问题。朝廷拨款需要时间,而海盗不会等我们。
云舒点头:还有炮台基座的设计。我在想,若能在基座内部设置排水暗渠,利用毛细孔原理,即使被海水浸泡,也能迅速干燥。这样可以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她把黑火药甜成了糖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