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便是雁门关的方向。
李凌霄几人不敢走官道。他曾让阿克和尤焕在官道上尝试过,毕竟他们没有在晋军面前露过面。但是,二人都遭到了晋军严格地盘查。但凡带刀佩剑的,全部严格盘问。阿克说:“所有路口都张贴着许多半身人面像,大概有一二百人的样子。虽然看着不是特别真切,但其中依稀能够辨认出公子。”
李凌霄明白,在柳林,他肯定给“无影肖”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不知是否有大师兄的指认。
如此严苛盘查,他们只能取山间小路,甚至有时候还要昼伏夜出。李凌霄忧急如焚,心如蔓草疯狂,担心这样走下去,极有可能六日内赶不到雁门关,错过了莲儿的行程。
路上,他曾暗自问过自己,是不是太傻?只有两面之缘的一个女人,甚至还是人人得而食其肉、饮其血的石敬瑭的女人,如此不远千里相送,值不值得?但是,他问过便是问过,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莲儿是个身世凄惨的女人,又是自己的曲道知音,或可称为红颜知己。这样的女人,怕是今生难能遇得一人。更何况她还算得上是自己和阿克的半个救命恩人。当送,必送。甚至如有可能,要救下她,让她从此脱离苦海,过上本应属于她的生活。
起初,他只想送上一程。后来又想,务必救下莲儿,带她脱离苦海。但是,作为即将的契丹皇妃,护送自是极为严密,他担心救不下。经历太原一夜,他已不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莽撞青年,逐渐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此行,若救人不成,反被其累,怕是得不偿失。即便他有这种担心,但仍未改变自己的想法,把救人当做此行终极目的。
有了这样的担心,他便有了别样想法。出来后的第二日,他便建议,让尤俊、尤彩和尤焕先找一个地方暂住,他与阿克二人前去雁门关。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人少目标小,不易被发现。其实,他真正的私心是嫌三人行走太慢,怕耽搁了行程。
尤彩昨日问过李凌霄,为什么非要去雁门关?她也听说那里是石敬瑭的地盘,更有驻军把守,危险异常。李凌霄还是一样的答复:一个故人要去北地,自己需要亲自送上一程。
尤彩心系李凌霄安危,如今不让她们随行,便一万个不乐意。无论李凌霄如何解释,她非要跟着同去,说路上好有个帮衬。尤焕第一次出山,自是兴奋不已,自然与姐姐站在同一个阵营,哭着喊着要跟随。为了跟随,他还挺起胸膛,举了举手中两把飞刀说,关键时刻还能保护众人。弄得李凌霄和阿克哭笑不得。倒是尤俊,不置可否,哪边也不站队。他明白李凌霄的想法,也能理解。
太原是不敢直接穿行的,初步一计算,从蒙山绕行算是最近的距离。于是,李凌霄不再纠结暂住的事,一行人钻进了蒙山腹地。
蒙山方圆不大,但山势陡峭,主峰亦是高达一千五百米有余。据途中问路晋人之时,晋人说,此处有一大佛,名叫西山大佛,又称蒙山大佛。自南北朝,诸多帝王将相曾到此礼佛。但是,一路行来,山路荆棘密布,枯草覆路,哪有什么曾经帝王到此礼佛的风光。这就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个拼着命的争天下,抢地盘,哪还会把佛祖放在心上,更何况是这深山里的佛祖。
正因为皇帝都来到这里礼佛,为了沾帝王的香火气,世人在山上建了不少的山神庙、土地庙和观音祠,散布在蒙山山间。蒙山大佛都已经萧条冷落,这些小的庙祠自然更是衰落,破败不堪,寥无人烟。这恰好给了李凌霄他们疲顿之时栖身所在。
在一处山坳,他们走累后,便寻到一处规模不大,只有一间房舍的观音祠。于是,他们便向那观音祠行去,计划暂时歇脚。但是,将要行到观音祠时,李凌霄猛然止住脚步,说里面有人。几人甚是惊讶,这荒山野岭的,如何会有人烟?
他们蹑足潜踪,慢慢向观音祠靠近。且行且近,确实听到了有人声传出。
“娘亲,孩儿真得好饿!”一个稚气的声音传了出来。
“胤儿,这是信人供奉给观音大士的干鲜果品,我们不能食。”一个妇人的声音传了出来。
“娘亲,观音大士只是一尊泥胎,她是看不到我们吃这些供品的。”稚气的声音。
“虽然这只是一尊泥胎,但观音大士神通广大,无所不知,定在天上看着人间。这普天下的善恶她都会看得清楚明白,不可亵渎。若是亵渎,必会遭到报应。”妇人的声音。
“娘亲,观音大士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不会看着我们母子被冻饿而死的。”
原来观音祠里面是一对母子。
“胤儿,《三礼》你是如何读的?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与有仁义,非仁非义非礼,则不可以为人。孔子还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你都忘了吗?”妇人的声音明显有着薄怒。
但是,妇人这一番话传入李凌霄耳中,令他无比得惊诧,甚至不敢置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江山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江山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