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霄是何等人物,自然通透得很,瞬间明白了段一鸿的意思。心里还佩服段一鸿的光明磊落,有一说一,不藏着掖着。
“尤彩姑娘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把她一直当成妹子敬重。”话说半句,李凌霄点到为止。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段一鸿立马兴奋起来:“说实话,自打老龙岭我就发现,李盟主与尤彩姑娘更像异姓兄妹。故而,我才——。这下我全都终于明白了。”段一鸿的真性情一览无余。如果双手不是被铁链锁着,估计会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
“唉——”李凌霄心里莫名地长叹一声,却没来由地一阵不舒服。
李凌霄当然明白段一鸿的心意,看那兴奋劲儿,听那言语间的真诚,他是对尤彩真得动心了。但是,李凌霄何尝不知道尤彩的心意,只是自己对她,委实没有儿女情愫。他也不知为什么,心里念念不忘的总是那个桃花公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眼终生”吧。
“段公子,看来你并非没钱,为什么非要遭这水牢之罪?”李凌霄转换了话题,不想再谈论尤彩的事情。
起初,李凌霄确实有过借钱给段一鸿的念头。但是,考虑到钱与江山令皆在阿克身上,若让牢头寻到阿克,后患无穷。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嘿嘿,此处很好啊,何来遭罪一说?我们江湖中人须得勤加磨练,功夫与意志才可日进。若不是李盟主进来,我还想再磨练几日。然后,花钱买出去。”
原来这个段一鸿是想在水牢历练,还真就是一个奇葩。
他们彼此已经熟络,在等待牢头的过程里,李凌霄旁敲侧击,终是问明了段一鸿此来中原的真实目的。
原来,段一鸿此来中原,目的是探路。所谓探路,就是摸一摸李唐朝廷的底细。大理段思平一直以来都是奉李唐朝廷为正朔,仍然当着他的节度使。段思平已经知道了石敬瑭叛出了李唐,勾结了契丹。于是,便段一鸿北上,在中原行走,了解李唐朝廷情形,看李从珂是否值得他们援手。与此同时,他还提到了江宁怪叟。
“我与江宁怪叟前辈在客栈见过面,分别提到了在中原行走以来的所见所闻,也交换了意见。我们二人都对李从珂朝廷大失所望。如果辅佐这样的朝廷,不但不会造福黎民苍生,反受其累。”段一鸿说得尤为郑重,简捷,不似平素里话痨。
段一鸿如此解释,李凌霄虽可以理解,但仍不由腹诽。段一鸿口中的“奉为正朔”,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欺世盗名之说。何为正朔?天下只有一个朝廷方为正朔。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是不容侵犯的。他们口口声声奉李唐为正朔,而李唐危难,却袖手旁观,不予援手,这便是他们的奉为正朔?虽然腹诽,但是他却没有点破。因为,他对李唐朝廷,对李从珂也是失望透顶。
“下一步,你们作何打算?”李凌霄问道。
“两不相帮。静观其变。”段一鸿郑重回答。
李凌霄没有说什么。此时,他被李从珂投到了水牢,还能说什么呢。
两个时辰不到,牢头竟然就把段一鸿提出了水牢。
临走以前,段一鸿惨兮兮地低声说道:“李盟主,估计他们会刑讯逼供,问你真正江山令的下落,肯定受些皮肉之苦。但你一定咬牙挺住,不能交给他们。我定会联络各路英雄好汉,尽快将你救出水牢。”
段一鸿走了,李凌霄开始了等待。等待李元硕派人刑讯逼供,等待段一鸿寻人来救。其实,李凌霄听明白了段一鸿临走前所说的话,他最为担心的是江山令。因为,段一鸿在知道真正江山令之后,便有了招揽之意。当然,他也不能排除,段一鸿有着江湖侠义的情怀。
此时,离人巷的丐英堂洛阳分堂已经乱做一团。
冯道离开以后,尤彩开始掩面抽泣,尤焕蹲坐在她的脚畔,双手抱着头。彭峰和尤俊愣愣发呆,都低着头,不知在想着什么。但是,二人咬牙切齿的声音清晰可闻。洪野在大厅里负手来回溜达着,脚步散乱,没个章法。倒是阿克与完颜哈丹两个人,一人捧着一个鸡腿,大快朵颐,且不时窃窃私语着。
冯道把李凌霄被抓、被投到将军府水牢的讯息,第一时间带到了丐英堂洛阳分堂。他能做的只有这些。即便这些,他都是冒着杀头大罪。
救李凌霄,他无能为力。虽然与李凌霄只有两面之缘,但是,他觉得李凌霄是个人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轻易地陨落,他心有不甘。
他还记得,在沧州为父亲守孝三年之时,契丹派使者来“请”他。而那使者“请”他之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乱世,人才千金难求,便如北地的汗血良驹。像冯先生这样的大才,要像珍爱夜明珠一样,捧在掌心呵护着。要像爱惜草原雄鹰的羽毛一样,不能损失分毫。”
在冯道眼里,李凌霄就是那璀璨的夜明珠,是那雄鹰的羽毛,应该倍加珍惜才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江山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江山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