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司令眼睛一亮:“造新船?林科长有思路?咱们这别的缺,木头、竹子、芦苇可不缺!就是缺好手艺和设计。”
林枫点点头:“有一些初步想法,还需要和当地的老师傅、战士们一起研究。其次是战术。我们不能再用山地的思维来打水仗。要充分利用芦苇荡的隐蔽性,发展小股部队的偷袭、骚扰、破袭战术。就像打游击一样,但在水上打,可以称之为‘水上游击战’。目标不是与敌人硬碰硬,而是攻击其薄弱环节,比如运输船、巡逻队,积小胜为大胜。”
雷鸣插话道:“对!我们可以像水耗子一样,打了就跑,让敌人的汽艇有劲没处使。”
“最后是训练。”林枫看向惊蛰小队的成员,“我们的战士必须尽快适应水上环境。要进行水上射击、武装泅渡、船只操控、夜间导航、芦苇荡中隐蔽与接敌等针对性训练。惊蛰小队可以作为种子教官,协助分区开展训练。”
赵司令和政委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和期待。林枫的分析一针见血,思路清晰,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可行的方向。
“太好了!”赵司令一拍大腿,“林枫同志,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人手、材料,我们全力支持!”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带着技术小组的成员和水根这样的本地战士,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各种船只,从打鱼的小舢板到运货的乌篷船,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能和优缺点。他拜访了岛上几位年迈的船匠,虚心请教造船的工艺和窍门。
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下水,体验行船、感受水流,甚至亲自跳进水里测试芦苇的密度和隐蔽效果。晚上,则在油灯下铺开草纸,写写画画,反复计算。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他汗流浃背,蚊虫的叮咬更是让人难以忍受,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脑海中的构思逐渐成型。
惊蛰小队则在雷鸣的带领下,开始了近乎残酷的水上适应性训练。这些北方的旱鸭子,第一次被要求长时间待在摇晃的船上,练习在起伏不定的状态下瞄准射击;练习悄无声息地划桨、撑篙;练习在齐腰深的水沼中潜行和伪装。不少人晕船呕吐,被水草割伤,被水蛇惊吓,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深知,如果不能征服这片水网,他们引以为傲的特种作战能力在这里将毫无用武之地。
技术小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改进现有的武器以适应水网环境。林枫将目光投向了已经相对成熟的“雷公”火箭筒。在山地作战中,它无疑是攻坚利器,但它的长度和重量,在狭窄的船舱内转身都困难,更别说快速瞄准射击了。林枫构思着能否设计一种缩短版的、更适合单兵在船上使用的型号,同时要解决火箭弹尾焰对船体和操舟手的安全隐患。
这天傍晚,林枫正和几个技术骨干、老船匠围着一艘经过改装的试验船讨论。这艘船比普通的乌篷船更窄更长,船头用加厚的木板和湿棉被做了简单的防护,试图在速度和防护之间找到平衡。
“林科长,照你这个想法,船是轻快了,可这点防护,怕是挡不住重机枪子弹啊。”一位姓何的老船匠担忧地说。
“何师傅,您说得对。完全防弹不现实,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伤亡,提高生存能力。”林枫解释道,“关键是速度和隐蔽。我们要的是像刀子一样,快速插进去,打了就跑,而不是和敌人对射。”
这时,水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林科长,司令请您过去一下,有紧急情况!”
林枫心中一凛,立刻跟着水根赶往司令部。
棚子里气氛凝重。赵司令脸色铁青,将一份情报拍在桌子上:“妈的!小鬼子又下黑手了!”
情报显示,日军为了进一步封锁根据地,切断一条重要的秘密物资运输线,计划在位于交通要冲的“鲶鱼嘴”水域新建一个水上据点。这个据点将由两艘报废的货船改造而成,上面驻扎一个小队的日军和一个排的伪军,配备重机枪和迫击炮。一旦建成,就像一把铁锁,将彻底卡住雁翎岛与外界的咽喉。
“绝不能让这个据点建起来!”赵司令斩钉截铁地说,“必须在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把它端掉!”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枫身上。他刚刚分析了水网地作战的困难,提出了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装备、战术和训练问题,而敌人的行动,却不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林枫走到地图前,目光紧紧锁定在“鲶鱼嘴”那个位置上。那里水道狭窄,两侧芦苇丛生,确实是设立据点的理想地点。敌人的计划很毒辣。
“司令,这个据点必须打掉。”林枫的声音沉稳,但大脑已经在高速运转,思考着每一种可能性。现有的条件,仓促发起攻击,无疑风险极大。但若坐视不理,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敌人还在施工、防御工事不完善的时机,发动一次奇袭?”林枫问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