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嫌疑人竟然对“飞雷”计划的早期资料表现出异常兴趣,这个消息像一盆冰水,瞬间浇灭了林枫因获得V-2火箭技术碎片而产生的兴奋与狂热。冰冷的现实将他从对远程打击力量的美好畅想中,狠狠拽回了危机四伏的当下。
“他(她)拿那些燃料稳定性数据做什么?”林枫放下手中的绘图铅笔,眉头紧锁,看向周文博,声音低沉,“‘飞雷’计划还停留在最初的论证阶段,那些数据非常原始,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假设。对于外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除非……”
“除非对方知道这个计划未来的潜力,或者,想了解我们目前在火箭技术上的具体进展和思路。”周文博接过了林枫的话,脸色同样凝重,“这说明,这个内鬼的眼光非常毒辣,他(她)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像你这样的核心技术人员,以及最具前瞻性的研发项目。”
林枫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个潜伏的“影子”,其威胁程度再次升级。他(她)不再满足于获取一般的军事动态或部队部署,而是将触角伸向了决定未来战争形态的技术领域!这比泄露一次作战计划的危害性要大得多,也隐蔽得多!
“监控必须进一步加强!”林枫斩钉截铁地说,“尤其是技术档案室、兵工厂研发区域和我的办公室周围!要确保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最隐蔽的监视!同时,对丢失的那几页资料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看看能否反推出他(她)可能感兴趣的具体方向。”
“已经在做了。”周文博点头,“另外,考虑到对方可能具备一定的技术识别能力,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主动设置一些‘诱饵’?”
林枫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故意‘泄露’一些经过修改的、看似关键实则存在致命缺陷的技术思路或数据,观察他(她)是否会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传递出去。”周文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反间谍策略。
林枫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尝试,但必须极其谨慎,不能让他(她)产生怀疑,更不能弄巧成拙,把错误的技术思路扩散出去。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制定周密计划。”
内线的斗争进入了更加诡谲和技术化的层面。然而,林枫深知,自身的实力发展才是根本。内部的蠹虫必须清除,但技术的进步绝不能因此停顿,尤其是在他刚刚窥见一丝更强大力量曙光的时候。
他将对内部威胁的警惕暂时压在心底,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来自“遥远启迪”的技术碎片上。V-2火箭的理念固然先进,但以其精密和复杂程度,根本不是目前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基础所能企及的。生搬硬套,只能是空中楼阁。
“必须简化……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林枫喃喃自语,再次铺开演算纸。他没有再去纠结那些高深的制导理论和液体燃料泵,而是将思路拉回到最基本、也最现实的问题上。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一种射程远超现有火炮、能够进行面积覆盖压制、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生产和隐蔽机动的野战火箭武器系统。”林枫用笔在纸上写下了核心需求。
他的思路开始转向历史上经过战争检验的经典——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与追求精确打击和超远射程的V-2不同,“喀秋莎”强调的是短时间内投射大量弹药,以密集的火力覆盖摧毁目标区域,技术上更侧重于火箭弹本身的稳定性和齐射系统的简易可靠性。
“固体燃料……稳定尾翼……滑轨发射……”林枫的笔在纸上飞快地勾勒着。固体燃料虽然比冲低于液体燃料,但储存、运输和使用都远比液体燃料简单安全,更适合敌后游击环境。稳定尾翼可以利用根据地的金属加工能力解决,虽然精度会差一些,但通过数量可以弥补。滑轨发射架更是可以用现成的钢轨甚至坚固木材改造。
他的思维高速运转,将来自V-2的一些空气动力学启示(如弹头形状对阻力的影响)与“喀秋莎”的简易构型相结合,一个基于根据地现有工业能力、技术上具有可行性的“简易版野战火箭系统”的轮廓,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不再追求不切实际的远程和精确,而是将目标定位于:射程5-10公里,弹头装药5-10公斤,采用多管联装(初步设想8-12管),实现短时间内对敌阵地、兵营、仓库等面状目标进行毁灭性的火力覆盖。
“就叫它……‘火流星’吧!”林枫为这个尚在纸面上的新项目定下了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林枫在高度警惕内部威胁的同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火流星”项目的初步设计中。他召集了老韩、徐致远(真)等绝对可靠的技术核心,在一个新开辟的、戒备更加森严的秘密工作点,开始了紧张的攻关。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配方是关键。林枫根据记忆中的知识,结合根据地能获取到的原料(主要是硝化棉、木粉、少量特殊添加剂),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次小规模的混合、压铸和试烧实验。山洞里不时传出沉闷的爆鸣声和刺鼻的化学气味,记录本上写满了成功与失败的数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