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盒重新贴胸放好的那一刻,林枫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那枚冰凉的“星蓝石”给镇住了。先前的狂躁、绝望、还有那股被命运戏弄的邪火,嗤啦一下,被浇灭了大半,只剩下些呛人的青烟,在肺管子里头袅袅地转。没法立刻造出脉冲手枪?没关系了。那张金属箔纸上惊鸿一瞥的、关于能量稳定和高效传导的思路,像是一道刺破浓雾的闪电,虽只一瞬,却在他脑子里烙下了一道清晰的、滚烫的印记。
他不再去想那遥不可及的“神器”,而是把全部精神,都聚焦在了眼前最要命的问题上——如何在没有足够高精度撞针的情况下,让那些嗷嗷待哺的“雷公”火箭弹,能够 reliably(可靠地) 打响。
他大步流星地走回那个屋顶漏风、四面透气的组装车间。里面,豆芽菜和几个学徒正围着几枚从废墟里扒拉出来的、侥幸完好的火箭弹引信原型,抓耳挠腮。失去了那批精心车制的撞针,这些引信就像没了心脏的躯壳,徒有其表。
“林工!” 豆芽菜看到他,像是看到了救星,可眼神里又带着闯祸后的怯懦,“我们……我们试着把那些稍微有点瑕疵的撞针磨一磨,可……要么还是卡不住,要么一碰就……”
林枫没说话,走过去,拿起一枚结构简单的机械触发引信,在手里掂了掂。冰冷的金属外壳,粗糙的螺纹,里面是看似简单、却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击发机构。他的手指摩挲着引信外壳,脑子里却飞速闪过那张金属箔纸上,某个关于“能量阈值”和“稳定性边界”的抽象图示。那图示并非直接对应机械结构,但其蕴含的“在临界点寻求稳定”的思想,却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捅开了他思维里某扇锈死的锁。
“别……老盯着撞针本身。” 林枫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沉淀下来的力量,“想想……它为啥非得是这个尺寸?为啥……差一丝都不行?”
他拿起一支粉笔,在旁边一块还算平整的木板上,画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杠杆示意图,又在支点位置,重重地点了一下。
“问题……可能不在杆子上,而在……这个支点的配合,和后面弹簧力度的匹配上。” 他一边画,一边努力组织着语言,试图将那个超前的“稳定性”概念,翻译成这个时代工匠能听懂的语言,“我们之前……太追求单个零件的完美了。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路子……适当放宽撞针本身的精度,但是……通过调整配合孔的深浅,或者……换一种韧度更好的弹簧,来补偿……让它在一个‘范围’内,都能可靠工作!”
这个想法,如同在死水里投下了一块石头,瞬间激起了涟漪。老师傅们皱起了眉头,陷入沉思。豆芽菜等年轻人,则眼睛发亮,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林工,你的意思是……咱不追求那‘一丝不差’了,而是……让它们互相‘将就’着,也能成?” 一个老师傅迟疑地问。
“对!‘将就’……但要在可控的范围内‘将就’!” 林枫用力点头,“就像……两个人搭手抬石头,不一定非得一般高,但只要步调一致,用劲一块使,就能抬起来!”
这个笨拙却形象的比喻,让不少人恍然。是啊,为什么一定要把宝全押在那根小小的、极易损坏的撞针上呢?
思路一旦打开,各种土法上马的点子就冒了出来。有人提议在配合孔里加一个极薄的铜垫片来微调间隙;有人建议把撞针头部稍微磨圆一点,降低对撞击角度的苛刻要求;甚至有人想到,可以利用装配时涂抹的少量防锈油脂的黏稠度,来提供一点点额外的缓冲和密封……
林枫没有否定任何一个看似荒诞的想法。他鼓励大家去试,去犯错。车间里,很快响起了锉刀打磨的“沙沙”声,小锤轻轻敲击的“叮当”声,以及人们压低声音的讨论。一种久违的、属于创造和突破的活力,开始在这片废墟之上,艰难地复苏。
他自己则蹲在一旁,利用几块从炸毁的无线电设备里拆下来的、谁也看不懂的破烂电容和线圈,结合那张金属箔纸上关于“高频震荡”和“电容蓄能”的零星启示,捣鼓着一个完全跳出机械引信思路的、极其简陋的“电触发”原型。火花时不时在他指尖跳跃,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和一股焦糊的电子元件味道,引得豆芽菜他们不时好奇地张望。
时间,在这种近乎疯狂的尝试和摸索中,飞快流逝。外面的天色,从暮色四合到彻底漆黑,再到东方泛起微光。
第二天,第三天……
基地,就像一头受了重创但生命力顽强的巨兽,在痛苦的呻吟中,一点点重新拼凑起自己的骨架和血肉。
废料场里,那座修补好的坩埚炉,再次喷吐出灼热的火焰,将那些破烂的坦克履带和炮塔座圈,熔炼成暗红色的、带着希望光芒的铁水。老王头守着炉子,眼睛熬得跟兔子似的,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嘴里反复念叨着林枫调整后的配料比例,像是在念诵某种救命的咒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铁血时代:我的1940》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时代:我的1940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